《带刺的朋友》教案(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刺的朋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本文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本课教学目标】
1.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作者情感变化这条主线,从“我”对刺猬不同的称呼切入,通过理解关键词,有感情朗读,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让学生代入角色,选一部分用“小大家都夸我——偷枣本事真高明”开头,说一段话。
4.借助板书,练习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带刺的朋友是文中的小刺猬,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围绕它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明确: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刺猬偷枣。
2.能用三个简洁的词语概括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吗?
交流明确:爬树、摇枣、收枣、逃走
板块二:从课题切入,感受情感变化
1.课文的标题是《带刺的朋友》,作者把小刺猬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可在文中,作者对小刺猬是怎样称呼的呢?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
2.为什么同一个小刺猬,作者会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它呢?
第一次:自由朗读2-5节,想想作者为什称呼它为“那个东西”?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重点感悟“诡秘”。
第二次:自由朗读6-9节,作者为什么改称它为“那个家伙”?“那个东西”比较,情感有了什么变化?
提示:引导学生抓重点“兴许”“噼里啪啦”“恍然大悟”,去感受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体会到作者对它的好奇和惊讶。
第三次:聪明的小东西
从收枣这部分内容最能感受小刺猬的“高明”。抓住重点词语“逐个归拢”“长大了一圈”去体会转化角色,你就是那只高明的小刺猬,请你来介绍你是怎样做到的?用“小大家都夸我——偷枣本事真高明”开头,以小刺猬的口吻,介绍如何“收枣”。
板块三:借助板书,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提供句式:课文主要讲了(时间)(人物)(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板块四:激发兴趣,推荐《带刺的朋友》这本书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15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_______。(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1、师:轻声自由读10-15小节,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生交流。
【媒体出示: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说明它非常(聪明、机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3、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媒体出示:展开合理想象: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图片展示),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媒体出示: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作者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2-9):高明
刺狗(10-15):鬼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第一段)写秋天的枣树
(第二到十段)写刺猬偷枣
(第十一段到十二段)写我对刺猬偷枣的感受。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背诵5-7节。
3.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运用比喻手法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
4. 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动物朋友(出示图片),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右边三幅图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本领,你们能用“谁能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说他们的本领吗?(指名交流。)
2. 除了这三位动物朋友,老师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齐读。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瞧一瞧小刺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朗读要求,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小刺猬的几件事?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这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3.指名思考题,师小结并板书——偷枣,击退大黑狗。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过渡: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1.指名交流,并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2.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老师这还有一句话,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指名交流。(喜欢第一句,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的妙处,以后写作文也可以运用比喻句把句子写生动。)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一件事“刺猬偷枣”。
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他就忍不住来偷枣啦。你们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2.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2-9小节,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的动作。
2、指名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①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这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
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
②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交流动作“摇”。理解“兴许”(也许)。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儿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
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可以归纳出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摇枣)板书:爬树摇枣
过渡: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
③我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交流动作“掉”。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径直),理解径直,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吗?(笔直)。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
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学生接读)
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用你划的句子说说吗?
④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兴许是怕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飞快地跑去了。
交流动作“归、滚、扎、驮”。(板书)理解“归”(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兴许(也许)
对于散落一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
指导朗读: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把这段话读好,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你们接下去。
3.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它先?(让学生看着板书说“爬树摇枣”,接着?(落地归枣)再?(打滚扎枣),最后?(驮枣快跑),分别板书。
4.老师这里有个动画记录了刺猬偷枣的全过程,你能看着它和板书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吗?(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5.指名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1-2人)
6.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超啊,让我们的小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第9小节,全班齐读。(理解“钦佩”找近义词)
7.你们瞧,作者把刺猬称为?(小东西),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刺猬怀有什么感情?(喜爱)
(三)学习“斗大黑狗”,体会喜爱之情:
1.师:作者怀着喜爱的感情非常生动地描写刺猬用背上的刺偷枣的情形,让我们不由地钦佩它本事高明。接着,作者又叙述了刺猬斗大老黑的过程,更是活灵活现。刺猬是怎么斗志大黑狗的?
默读10-15小节,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3.刺猬是怎么打败强壮的大黑狗的?说明刺猬怎么样?(聪明,机灵)小作者看着这一幕,用了一个字来形容智斗大黑狗的刺猬,是哪个字?(鬼),这个“鬼”字在这换成什么词语?(聪明,机灵)
4.指导朗读,男女生赛一赛,看谁能把刺猬和大黑狗相斗的过程读得生动。
5.师:爸爸也看到了这一幕,他用两句话告诉了小作者一个小知识,我们先把这两句话读好,分组读。
6.第一句话爸爸告诉了我们一句谚语,说明了刺是刺猬的什么?(护身法宝)
板书:护身法宝
7.听到爸爸的解释,我更加喜欢小刺猬了,又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15节,齐读。
(三)小结:
小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记录了刺猬的两件事,表达了他对刺猬的钦佩、喜爱之情。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学会认真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和物。
板书:
偷枣儿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本事高明
15、带刺的朋友
钦佩、喜爱 斗大黑狗 护身法宝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5
一、 导入新课
1、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
身体虽不大,钢针插满身,遇敌缩成团,老虎也无法。 谜底是刺猬(学生猜) 板书:刺猬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带刺的朋友。 出示课题,并齐读。
二、 整体感知
1、打开书,老师请你们先把课文读通,读书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并且同桌相互交流这些词语的近义词;再来想想: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哪两件事?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完成词句活动室练习1。
(2)思考:课文写了这个朋友的哪两件事?
交流:①惊愕(惊奇)诡秘(神秘)本事(本领) 清楚(明白)兴许(或许)径直(笔直) ②课文写了这两件事:
刺猬偷枣 刺猬击退大黑狗 板书:偷枣儿 击退大老黑
三、学习课文
1、 从这两件事中,我对刺猬分别有怎样的感情呢?快读课文,找找句子。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1)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齐读句子。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斗大黑狗本事大?你喜欢写刺猬的哪件事,就读哪一部分? 交流自己的体会。 出示有关句子,进行指导:
(1)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跑去了。 ..交流句子。找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刺猬偷枣时的动作敏捷及刺猬的机灵。
(2)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遇到危险,刺猬的机灵、聪明)。
(3)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从大黑狗的狼狈,可以看出刺猬的.........本事大。)
3、从这两件事中,小作者对刺猬充满了(学生回答:佩服、喜爱,,,,之情) 再次出示句子:
(1)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现在你能把这两句句子读好吗? 总结:刺猬身上的刺,真是护身法宝!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说出课文中刺猬的故事。
培养学生对刺猬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刺猬是怎么偷枣的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大家看图片上是什么呀?哦,是红枣,这么多红彤彤的枣挂在树上,同学们想吃吗?嗯!大家都想吃,同学们,那咱们要怎么摘下来呀?小红同学,哦,找个梯子爬上树就摘下来了。同学们,那小动物如果要吃枣会怎么摘下来呢?小明同学,哦,如果是鸟直接飞上去了。那如果是别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小刺猬是如何摘枣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带刺的朋友》!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带刺的朋友》,这里带刺的朋友说的是谁呢?哦,就是刺猬。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大家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一小组同学读音非常准确!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伸展的伸是单人旁加一个申请的申,可以这么记忆:上课累了,我举手向老师申请升个懒腰!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老师都想伸个懒腰了,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刺猬是如何偷枣吃的!
刚刚同学们自己朗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我是怎么观察小刺猬在偷枣的呢?张三同学,哦,在一个黑暗的晚上我躲在树后面偷偷观察的。同学们怎么知道这个晚上光线比较暗呢?哦,课文说里有这么几个词:新月斜挂、朦胧。大家说说什么叫新月斜挂呀?哦,就是刚刚有一点点月牙。这个时候月光明亮吗?对,不明亮,所以是朦胧的。这个时候作者就看到了小刺猬!
刚刚看到小刺猬是什么样子的呢?小红同学说一说,哦,在这朦朦胧胧的月光下面小刺猬就是一团圆乎乎的东西。
看到这么一团圆乎乎的东西我是怎么想的呢?哦,我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大家读一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接下来这团圆乎乎的东西在做什么呀?小黑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5-6自然段!谁能说说这团圆乎乎的东西第一步是怎么做的呢?小白同学,哦,第一步爬上树把树枝压弯!
那接下来呢?我们请小王同学读一下第7自然段!这一段这团圆乎乎的东西在做什么呀?哦,是摇晃树枝把枣都晃下来!
接着呢?谁来读读第8自然段!好,小红同学!嗯,枣掉下来之后圆乎乎的东西又做了什么呢?哦!自己跳下来了!
这时候作者才发现他是个刺猬呀!
红枣已经落下来了,小刺猬该怎么把红枣拿走呢?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第10自然段!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刺猬是怎么带走红枣的吗?哦,把红枣都扎在背上!这里有个词:匆匆。什么叫匆匆呢?哦,就是速度快。那这时候小刺猬为什么突然速度快了呢?大家想象一下!张三,哦,因为看见红枣掉在地上小刺猬已经迫不及待啦!然后小刺猬一打滚红枣就粘在身上了!
小刺猬得到红枣然后呢?哦,就赶紧急火火的跑了~
同学们,看到小刺猬偷枣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小刺猬大家想用什么词呀?小红同学,哦,机灵!还有吗?哦,可爱!还有吗?聪明!
嗯,看来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刺猬!作者也是,看看作者是怎么感叹的呀?对,作者说聪明的小东西!本事真高呀!
那小刺猬带着一身的红枣急匆匆的跑了,跑了以后呢?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张三,哦,小刺猬跑回家怎么拿下来身上的红枣呢?还有吗?哦,他的家在哪呢?还有吗?哦,他是不是个妈妈呢?
同学们的问题真多呀,看看我们作者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哦,作者也有不少问题然后一直跟着小刺猬,结果小刺猬钻进洞不见了!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喜欢小刺猬吗?嗯,老师听见大家回答得很响亮!那我们回想一下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我们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互相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现在开始!
一小组同学已经做好了,二小组同学也回过头来了!来,我们请一小组同学说说。哦,小刺猬先爬上树,然后压弯树枝把红枣摇晃下来,自己跳下去,然后打滚就把红枣粘在身上带走啦!
一小组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给一小组同学鼓鼓掌!那带走以后呢?刚刚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请大家课后根据自己的问题发挥想象力续写一下小刺猬钻进洞里之后发生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同学们,下课!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枣、忽”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扎”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抽查生字认读。
2.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
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 事件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段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看下面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枣子的。
出示PPT: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学生交流。
(二)学习2~11段“刺猬偷枣”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并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高明)学生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学生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地记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试着根据板书,概括这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清写了什么事,再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阅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8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枣、馋、缓”等11个生字,学会“刺、枣、颗”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7-10自然段进行品读,并通过圈画动作词的方式体会其偷枣时动作迅速、方法高明,用给定句式进行过程描述等方式,让学生更为准确地体会刺猬偷枣过程的有趣情形。
难点: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突破方法:一要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对刺猬偷枣过程的描写,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感知其情感的不断变化过程;二要指导学生对重点句、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不断与文情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对小刺猬的喜爱与探究之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枣儿丰收的情景,让学生自然感知到枣儿的“诱人”,并为理解刺猬的“偷枣”行为奠定基础;归纳讲解法,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文题之巧,体会作者对于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法: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法,抓住文章作者赞叹刺猬的句子,并由此深入到课文重点段落中进行品读探究,不断丰满对句子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延伸学习法,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方式,不断深化对文本的学习认知,同时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刺猬词语卡片;搜集关于刺猬的资料。
学生:了解关于刺猬的资料;自主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枣、馋、缓”等11个生字,学会“刺、枣、颗”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感受红枣美丽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准确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同时展开想象,这位“带刺的朋友”会是谁呢?(仙人掌、刺猬……)教师适时引入:大家猜得很准,课文中这位神秘的“带刺的朋友”就是刺猬。
2.出示小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刺猬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介绍(别名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等,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两周内刺软眼盲)。
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抽取小刺猬词语图片,小组开小火车朗读词语比赛,看看哪一小组朗读得最准确,教师适时抓住易读错词语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扎”读第一声,同时注意准确区分“忽、匆”两个字的读音。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四字词语“斑斑驳驳、噼里啪啦、恍然大悟、蹑手蹑脚”等,其中“蹑”字读第四声。
(2)巩固词语认读练习:随机抽取词语卡片,学生快速抢读词语,教师再次进行巩固指导。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字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生:我用形象记忆法记住了“枣”,下面的两点就像是枣核一样。
生:我用熟字比较法记住了“乎”,因为这个字看上去就像学过的“手”,就是中间不一样。
生:我还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方法记住了“伸、沟、测”几个生字。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非常多,只要大家能够观察、比较,就会准确记住它们的字形。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再次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纠正指导,同时注意指好长句子:“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小刺猬做了什么事情?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晚上)、地点(后院的枣树旁),引导他们说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秋天的晚上,一只刺猬在后院偷枣的事)。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第2-10自然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引入: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枣儿,竟然会让小刺猬忍不住来偷呢?孩子们,认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知。
2.学生自读思考,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3.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玛瑙”一词。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枣儿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挂满、无数颗”等词语体会枣儿丰收的情形,数量多,抓住“红、玛瑙”体会枣儿颜色样子美,同时抓住“风儿一吹,轻轻摆动”感受枣儿的动态美。并在此基础上随文理解“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4.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聚焦句子“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更进一步突出了枣儿的诱人(课件同时出示“玛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对枣儿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指导书写
1.教师:这样颜色红艳、晶莹饱满的枣儿,看着就让人眼馋,难怪小刺猬会来偷。小刺猬又是怎样偷枣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写一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出示1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适时重点聚焦“枣、乎、匆、追”四个生字,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重点从笔画、笔顺以及生字结构等方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范写指导四个生字,提醒“枣”上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下面的两点方向大致相同,且要落在竖中线上;“乎”第一笔是平撇,中间的横画略长,最后一笔是弯钩,行笔时略有弧度,注意不要写成了竖钩挺直的感觉;“匆”要注意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略宽,最后的竖钩部分向内收,同时还要注意两笔撇画之间等距;“追”先右后左,右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紧凑,另外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
4.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根据书写情况予以重点笔画书写强调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回顾,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秋天枣儿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描述图画中的枣儿,适时补充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文段。
2.过渡引入:这枣儿确实让人眼馋,小刺猬到底是如何来偷枣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文趣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样子的词句,然后试着连起来描述它的样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板书(样子:圆乎乎、长满刺)。
2.探究交流:作者是如何夸赞刺猬偷枣本领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引导学生理解“高明”(文中指刺猬偷枣的本事大、技艺高强)。同时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敬佩之情,并随文理解“钦佩”(高度敬重)。
3.质疑导学: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小刺猬充满敬重与佩服呢?小刺猬的偷枣本领到底又是如何高明呢?还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7-10自然段中,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小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同时圈出小刺猬偷枣时的动作词。想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自主读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小刺猬先是爬到枣树上用力将红枣摇下来,然后自己再从树上跳下,并将红枣都归拢到一起,再打个滚儿把红枣全部扎到自己的刺上运走。
师:你真的读懂了课文,用如此流畅的句子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得非常清楚。课文中又是如何具体来描写这一过程的呢?再读一读,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再次用心品读词句。
生:我觉得第7自然段写得好,因为这段话用到了两个拟声词“哗哗、噼里啪啦”,让我好像听到了树枝晃动与红枣落地的声响。
师:是的,这样描写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美妙的想象。
生:第8自然段也用到了一个拟声词“噗”,这个词语写出了刺猬掉下来时非常重。
师:刺猬这样重重地摔在地上疼吗?
生:我觉得不疼,因为它外面密密的刺可以保护它。
师:真是聪明的小东西!
生:我觉得第10自然段中对刺猬偷枣的方法描写非常有趣,作者把它的动作写得清清楚楚的。
5.课件适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课件聚焦“爬来爬去、归拢、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扎在、驮着、急火火地跑去”,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动作词的表达作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刺猬偷枣时动作迅速、方法有趣高明(板书:有趣、高明)。同时抓住最后一句话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中“诡秘”的意思(隐秘不为人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注意强调刺猬一系列动作词的朗读重音。
(2)引导学生试着利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完整描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注意用到拟声词和动作词。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适时予以点拨、梳理。
6.探究交流。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朗读三句话,看看作者对小刺猬的称谓及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从中体会到作者因为目睹了刺猬偷枣的有趣过程,内心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对它的钦佩和喜爱之情(板书:钦佩、喜爱)。
(3)课件再次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作者强烈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7.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随文理解“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路的样子)。
8.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化交流,课堂:
1.质疑交流: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刺猬”做题目,而要用“带刺的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朋友”一词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读来更觉亲切有趣。
2.教师:可爱的小东西,居然如此聪明!孩子们,其实文章作者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不仅给我们描写了小刺猬是如何偷枣的,同时还写了它们一家的其他很多故事,大家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们会对刺猬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样子:圆乎乎、长满刺
23.带刺的朋友动作: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钦佩、喜爱)
本领:有趣、高明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当学生对枣有了一定印象后,再次设置情境:枣子这么诱人,难怪小刺猬忍不住要去偷,对于它偷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夸赞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一句,紧紧抓住高明来展开。
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大方面去勾画、朗读、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第一是选择最佳的偷枣时间。这句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朦胧的月光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着重是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朦胧,体会刺猬高明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
其次是偷枣的手段高明。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哗哗”“噼里啪啦”“噗”几个拟声词,将小刺猬用力摇枣树,红红的枣子落了一地的情景和小刺猬想迅速偷枣的滑稽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后,为了引起学生对这几个拟声词的注意,我们设计了问题:小刺猬用力摇枣树,作者就在枣树旁边,他听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他们圈出这些拟声词读一读,悟一悟,用一用,感受拟声词的妙处,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和谐。
小刺猬偷枣的高明还表现在偷枣方式的高明。课文的第10自然段将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画出动作,想象画面,谈感受,然后课件展示带“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急火火地跑”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从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过渡,让刺猬归拢枣、扎枣、驮枣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头脑中。
总的来说,第二大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高明”一词展开,主线突出,板块清晰,设计简明。为了达到一咏三叹,升华情感的目的,每完成一个方面的学习,就引领学生把“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个句子说一遍。
课上到这里,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对小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已经铭记在心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强化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这时,请同学们尝试着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课文。不仅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落实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说我们的板书。在这次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板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真思考、进行真阅读,牢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和用刺击退大黑狗进攻这两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第二个故事写刺猬用刺击退大黑狗,只写了他们把身子紧紧缩成一团,但通过对大黑狗的描写,突出了刺猬本事大。
二、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能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第5—7小节。
2、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字、词进行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时学习的重点,本课选择其中一种,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关于比较句子的练习,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定式思维,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总是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后,比较出句子的不同点,一句比较简明扼要,而另一句则用比喻等手法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显然用第二句合适,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简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这样辨证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通过读课文,学生都能比较容易地弄清两件事,归纳时,老师给“什么干什么”的句式,帮助学生简要概括。
三、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刺猬是怎样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两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通过学习设计板书,让学生按先后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让学生以“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为背诵打下基础。
通过让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为文中大黑狗吃刺猬补写故事,依托文本现有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了分步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利用师生共同设计的板书,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练习,拓宽视野。
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第二句更适合在这篇课文中,而第一句在别的条件下,也是可用的。这样辨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动物独到的本事,使学生能将今天的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全文,能使学生的阅读面打开,真正地走进文本。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11
一、单元小结
《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大自然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本单元的第一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通过读可以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课《父亲、树林和鸟》通过让学生以读悟情的方式可激发出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小鸟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备课前所想
当我看到《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有两个想法在我脑中打架,是以“带刺”为切入点还是以“朋友”为切入点。
即使我的孩子们在乡村住着但也不常见刺猬,更别说刺猬的习性了,也许有的孩子通过读书或者别的方式对刺猬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这三个多月对于孩子们的了解得知他们涉猎的方面确实很少,对于刺猬“刺”的作用大多数孩子应该所知无几。最终否定了这个切入点。
那以“朋友”为切入点呢?初读此篇文章时对于“朋友”疑惑不解,全篇都是在说“我”躲在暗处观察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而并没有写“我”与刺猬有哪些交集。正当我满头雾水时发现课后题的一个选做,从中得知作者不只是写了小刺猬的这一件事而是“我”与刺猬一系列的事情。整篇散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北京郊区房山区的农村老家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发现了一只在他家枣树上偷枣的刺猬,从好奇刺猬住在哪里,到去寻找刺猬的家,然后偷偷的帮助刺猬给小刺猬留花生大豆大枣,每当夜幕降临时小刺猬就会从窝里爬出来与作者一起玩耍,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我把宗介华老师的这整篇散文读完之后才弄清“朋友”的来龙去脉,如若直接用“朋友”为切入点那岂不是对于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不更是疑云满腹。
考虑许久之后断然否决了这两个课前导入的切入点。又回到了单元导读以及教参的单元说明,在单元导读人文主题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是啊!这个单元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那自然还是与前面两篇文章导入的切入点一样啊,再来回味单元导语小刺猬不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珍贵的礼物吗?突然间豁然开朗,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转了一大圈,再回首后恍然大悟。
三、教学过程及备课时所想
基于此番思想斗争我的导入设计了如下三步:
1.齐读单元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2.这一单元我们从《大自然的声音》中听到了风、水以及动物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也体会到了父亲对于树林及鸟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可见大自然非常慷慨,给予了我们无数珍贵的礼物,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今天慷慨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珍贵的礼物,是一位带刺的朋友,那就是——(刺猬),大家见过刺猬吗?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带刺的朋友》。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带着对于小刺猬的好奇心去读课文了,各个读得劲头十足。
讲解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是老规矩每次讲课都要问的);接着根据孩子们总结的内容来设计后面的问题,这篇文章很简单就一个小故事(刺猬偷枣)孩子们都能够读出来,由此我设计了后面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刺猬为什么会偷枣;二是概括总结刺猬偷枣的过程。
以下简写授课过程(本想1个课时讲完但是越讲越多不得不用两个课时):
1.补充背景资料。
2.认读生字。
3.出示问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刺猬偷枣的故事,写出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刺猬为什么要偷枣?(孩子们都能找到第一段讲出红枣眼看着就让人眼馋,再由关键词“挂满、无数颗、玛瑙”概括出枣多、枣美、枣香的特点。引导孩子写作时仿照作者将句子写生动,妙招“修辞手法和修饰词”)
(3)找出哪些段落是具体描述刺猬偷枣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找两三名同学回答概括共同点。(爬树、摇枣、扎枣)
多种形式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②——⑥、⑦——⑨、⑩、、)
4.抓住爬树“小心谨慎”的特点,由关键词缓慢、诡秘得出,穿插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讲解,由心理描写复习引号及提示语的用法(引导孩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抓住摇树“用力、快”的特点,“用力”由关键词哗哗、噼里啪啦得出,“快”由“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得出,穿插恍然大悟的讲解,现学现用让学生造句(联系生活实来理解刺猬摇枣的过程);抓住扎枣高明的特点,由关键词“归拢、打滚儿”得出,引出作者评价段,穿插理解钦佩的意思(用近义词理解);最后一段由“跑去哪儿”引出,让孩子读,从读中感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去向的好奇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穿插蹑手蹑脚的讲解。
5.由此总结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讨论找出小刺猬偷枣用到的动词,运用这些动词把偷枣的整个过程串联起来。)
6.回归课题《带刺的朋友》。由文中作者对于小刺猬的三种称呼体会当中蕴含的情味,加之以联系生活用这三个称呼造句来领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朋友”的含义。
7.拓展延伸,补充《击退黑狗》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味小刺猬的聪明与机灵及小刺猬的各项本领。
8.课堂演练。用文中词语填空以及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四、反思不足
1、把最后一个课堂演练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欠考虑,本想着把环节设计紧凑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可是我忽略课堂生成的灵活性,时间不够如若要完成这节课就只能把这一环节放到课下让孩子们完成。那还能达成我的目标吗?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吗?低年级的孩子应该重视孩子课堂的练习,在课上多写。想要达成目标却因为自己的狭隘思想而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想起了阅读策略单元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坚持续写,我坚持给他们当堂展示当堂评改交流,唉!学完习作单元这个事又忘了,《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课下写的。大失误!要牢记小学生随笔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
正如老师所说应该把这个环节放到讲完偷枣过程时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进行回忆来描写。要谨记孩子们当堂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上课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
2.拓展延伸中出示的小故事应分节分段展示,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上我确实发现后排的几个孩子在一直挤眼睛,设计时光想着怕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而没有考虑孩子,段落太长字肯定就会变小后面的同学离得太远根本就看不清楚。以后如若再碰上给孩子们增加小故事的环节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阅读,再设计一两个小问题使孩子深入阅读。
3.6、7部分的连接语我用的是“上节课我们讲过刺猬身上的刺不光能够用来驮东西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这个连接语稍显肤浅。可以直接说“《带刺的朋友》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小刺猬的好多个小故事,大家还想读一读别的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作者对于小刺猬的另一个观察所得——《击退黑狗》”,由此可以设计小刺猬是如何击退黑狗的以及从这个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此类问题。
4.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是达不到预期,我在极力地引导孩子们向我的目标前进,达成我的目标,也许是我问题设计得有些超出他们的心智水平,在几个环节我觉得还有些吃力。设计问题时要多想,多发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想一想如果我在十岁的时候老师的这些问题我能不能答上来。不要一味地让教学目标捆住自己的思想,考虑设计多种教学生成,适时激发孩子们的思想,多学习多借鉴增强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效果。毕竟课堂是百变的,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要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们在一起三个多月的时间,感觉现在磨合得已经比以前强多了,不要妄想让孩子们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会比较快,一步一步唤醒孩子们的思想。慢慢引导鼓励,希望孩子们能慢慢养成善于发表见地,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要牢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孩子们体会每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体味作者为何能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激发人的好奇心,都用了什么“妙招”,学到这些妙招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最终让孩子们能够追求智慧与真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如何做人,由文中感悟到的的各种思想熏陶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眼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为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将文章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琢磨透彻,利用各种途径多看多想多写,多写反思多记录课堂。只有在深入的研读中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只有在自己的反思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多学习才能更进步。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有些想法还是稍显稚嫩,上课过程中也应该大胆的取舍与整合。
正所谓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端给学生一杯水呢?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敏锐度,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
加油!迎着风往前冲!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12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宁可少讲一点课文,也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为什么刚学过的生字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还会反复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字词教学中在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那学生的字词错误率可能就会随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儿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我就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目的性不明显,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没有目的的教学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课的味道不足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知识的基础,那么“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感情的升华。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在掌握一个个字词的过程中,一起感受每篇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小刺猬偷枣儿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与喜爱之情,这堂课的语文味道不足,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与喜爱之情没有出来,学生的情感体会不够深入。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要带着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碰撞,使心灵得到触发。
《带刺的朋友》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时,巧妙引导孩子去发现刺猬偷枣的“高明”,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感受生动地语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锻炼孩子们的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5.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倾听与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
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
身背一身刺,遇敌呈球形。
(打一动物)
1.同学们,猜一猜,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刺猬)
2.通过这则谜语,你知道了刺猬有什么特点?
生:刺猬白天隐藏,夜间觅食活动,满身是刺。
3.是啊,刺猬身上的刺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个小朋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3.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4.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5.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6.谈话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7.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
8.刺猬从树上掉下来又干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逐个归枣 打滚扎枣 驮枣快跑)
9.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10.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11.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四、总结全文,善待动物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读读这三个句子,特别是加点的词语“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
2.教师小结: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爬 摇 归 打滚 扎 驮 跑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昭示着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认真倾听,自主合作”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品味细节,从偷枣、运枣来组织教学,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学生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后,入情入境,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成功之处: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积极投入。
不足之处:小组交流不够热烈,没有组织分配任务。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扰乱课堂纪律。
教学建议:以后在课前准备上要更加充分,不仅备知识,备方法,更要灵活掌握,加强课堂的掌控力,增加课堂吸引力,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做到有组织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