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时间:2012-02-08 06:50: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导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如何去写?本文为大学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历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过程 重点与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是本节的核心 教学过程:

复习:1、什么是力?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1)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生活中我们用力踩踏板,则平地上的自行车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但如果没有继续用力,自行车最终还是要停下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还能举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

那么,力与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不好,则引导:力是不是维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板书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有没有不同意见呢?伽利略意见不同:

板书 伽利略的观点: 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用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用课件展示次实验。

比较小球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回答课件中针对实验提出的几个问题。

1、小球为什么会停下来? 受到阻力

2、小球在三种表面运动的距离为什么不同? 阻力大小不同

3 既然研究小球水平运动距离与所受阻力的关系,则小球在水平方向开始时的速度应怎样?相同

4、在此实验中,怎样做到让小球水平初始速度相同的?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则小球水平运动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我们想像一下,假设小球是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没有了阻力)运动,推理一下,小球会如何运动下去???学生讨论

经过推理有: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即:

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学生阅读课本牛顿第一定律及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1、 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推理概括得出的一种理想状态。

2、适用范围是什么?一切物体都适用

3、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A、完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物体受多个外力,但效果互相抵消,这种状态等效于不受力(合力为零)。

4、“总”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力消失时的速度和方向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5、“或”指:两种情况必具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6、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练习:

(1)、 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

则它将( )。

A. 立即停止

B. 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 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

B.运动的物体是不会停下来的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3)、 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3m/s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

A、慢慢停下来

B、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3m/s

C、立即停下来

D、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3m/s

(4) 、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忽略一切阻力,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6)判断:

1.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运动就一定静止.

2.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N,物体一定静止.

想一想: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

解析: 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受力情况是“不受力”或“多个外力互相抵消(即合力为零)”。在此基础上再施加给此物体一个外力,此时物体受合力一定不为零,故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作业:1、网上查阅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主要功绩和主张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本身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石和支柱, 同时,为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学习做下铺垫。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在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含义的过程中,充分说明了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展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因而,通过教师引导和问题探究,让学生认识物体固有的惯性现象,进一步理解运动、力、质量等基本概念,成为学生理解“运动与力”关系的基础,“惯性”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

重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惯性概念。

难点:理想实验方法、惯性概念。

关键:在没有给定质量大小与否时,基于物体的加速度来对惯性的大小进行判断。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教学对象为重庆市城镇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过运动学和静力学的相关知识,但对“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还是第一次正式涉及到,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认知偏差,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心里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有较强的求知欲。

认知障碍:(1)生活经验中,“运动需要力”的前概念;(2)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自主探究、归纳和作出结论的能力不强。

所以,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前人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学习相应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以克服认知困难和偏差等引发的难于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将理论与实验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在本节课中,通过对伽利略的理想探究实验,从而逐步掌握在实验

的基础上加之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谈话讲探究法

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和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并注重对抽象的惯性概念等进行讲解,以疏通课程难点内容。

3、问题讨论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为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掌握、应用方法,同时树立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于是,设计了学生讨论的问题,强调学生在问题讨论中亲身参与实践和合作学习方式,以理解和应用所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掌握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3)认识质量与惯性大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学习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对惯性大小因素的探究,体会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回顾,感悟前人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通过对伽利略的介绍,学习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敢于创新、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

四、实验设计与媒体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最好的科学论证,能够使抽象、空洞的概念更加具体、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运用媒体信息更能为实验锦上添花,它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由于本堂课的概念多且抽象,所以,基于高一学生的心里特点及认知水平,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则,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实验。

(1)运用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模拟汽车突然启动和急刹车,从静止和运动两个侧面来说明物体都有惯性现象,指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我用弹簧同时弹击质量不同的小车来有效说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观点。并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4)由于学生常常想当然地走向经验误区,以为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所以,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设置了直观的媒体展示, 以一个交通事故的案例来说明速度与惯性大小无关。

五、探究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情境展示,引出新课;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3)交流总结,活学活用。

11

六、课后作业

(1)课后完成课本7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2)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记录下来。

(3)完成课外阅读,思考讨论惯性参考系。

(4)以惯性运用、冰壶运动等关键词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七、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经历部分的科学发现之探究过程,来获取物理知识和方法。

八、教学设计回顾与反思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

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为了主学生尽快走进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构想:

(1)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2)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放手学生实践,由课堂实验到概念的得出,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只有完成这种转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物理教学是物理思维活动的教学,本节课,力求做到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引导他们学习和运用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来控制物理变量、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展示,交流与讨论,总结得出探究结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惯性概念以及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等结论。从而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但要求学生例举生活实例,阐释惯性与速度无关,有效突破这一难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后续知识“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学习。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