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最新4篇)

时间:2011-09-08 04:49: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 篇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四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

2.能够运用列竖式进行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3.理解百分数,能够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

4.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四位数加减法的进位借位运算。

2.百分数的理解和转化。

3.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四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字练习,培养学生对四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2.进行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重点讲解进位借位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介绍百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化练习。

4.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练习,通过实际测量和公式计算,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评价学生对四位数加减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计算的掌握情况。

2.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 篇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四位数的认识与运算。

2.百分数的应用。

3.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四位数的构成和大小比较。

2.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能够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

4.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四位数概念,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字练习,培养学生对四位数的认识。

2.进行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重点讲解进位借位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介绍百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化练习。

4.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练习,通过实际测量和公式计算,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评价学生对四位数加减法、百分数和几何图形计算的掌握情况。

2.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 篇三

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另一份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供教师们参考。

第四课:平行线与垂直线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并应用到几何图形中。

教学内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定义介绍;几何图形的分类与特征训练。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图形练习,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几何图形分辨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区分并应用所学知识。

第五课: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介绍;不同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技巧,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过程,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六课: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内容:数据的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图表分析方法。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四年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 篇四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

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转」(最新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