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1-01-06 09:41: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研讨课教案 篇一

研讨课教案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法

在进行研讨课教学时,一个好的教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研讨课教案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法。

首先,研讨课教案的设计要贯穿“启发、引导、激发”三个原则。在启发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导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在激发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研讨课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案中要注意设置适当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案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讨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最后,研讨课教案的实施要注意课堂管理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维持课堂秩序,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在评估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鼓励他们在研讨中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研讨课教案的设计要贯穿启发、引导、激发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同时要注重课堂管理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研讨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研讨课教案 篇二

如何设计一堂富有深度的研讨课

研讨课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思考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一堂富有深度的研讨课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下面将介绍一些设计研讨课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和深度的话题。一个好的研讨课应该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话题,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次,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在研讨课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在进行研讨课教学时,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们的发言和观点。同时要及时引导学生,确保讨论的有效进行,保持课堂秩序。

总的来说,设计一堂富有深度的研讨课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和深度的话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以及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研讨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研讨课教案 篇三

研讨课教案

《外婆的手纹》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3、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难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教学突破口 文章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裳,描绘花鸟虫鱼,实际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详、仁慈、宁静的生活态度裁剪人生。可以着手外婆做针线活的神态、表情、动作及其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艰辛,及其在艰辛生活面前对人生的朴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 文章中有许多颇富哲理的句子,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今天我们学习李汉荣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外婆的手纹》。板书:《外婆的手纹》并要求学生轻轻地读文题,思考:文题上的“手纹”一词怎么理解?(手的纹路) 二、阅读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外婆的手纹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哪里? 外婆的手纹在文中指外婆的针线活,具体现在她平时做的手工活里:缝衣;补衣;绣花

。 缝衣——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补衣——精心搭配,艺术珍品 绣花——天上图案,人间好东西 师问: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归纳,外婆做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生答:艺术品(§7) 三、重点研读 既然把外婆做的东西称为艺术品,那么,我们不妨把外婆当作一位艺术家来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外婆俨然是一个艺术家? 再次默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外婆的语句,并做一定点评。 (预设) 做衣:动作、神态——第6段;语言——第3、4段;评价——第2段 补衣:评价——第7段 绣花:动作、神态——第10段;语言——第11段;评价——第13段 师问: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婆是怎样一个人? 师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为“我们”创作出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 四、深入探究 1、学生齐读§14-20,思考:“我”是如何看待外婆的“艺术品”的。 (1)当作文物保存 (2)叫妻子临摹仿做 (3)自己动手“复制” 2、师问:“我”的这些行为,蕴涵着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呢? 再次朗读§16-20,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16) 其实,这是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面对人生的磨难,外婆总能以她那与世无争、恬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赞美、怀念外婆;传承外婆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平和面对生活,乐观对待人生。 教师朗读§18-20并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本文写得如此优美动人,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对外婆的深深眷恋和怀念。至此,大家能理解本文的标题“外婆的手纹”了吗?联系全文的学习来思考。 ——手纹:外婆密密的针脚,外婆对我的一份关爱,更是外婆朴素、虔诚、平和的生活态度;作者以此为题,也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三节。 师总结: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不仅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更难忘她对子孙的情感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善待身边的一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吗?联系自身体验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提示: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外婆的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的不懈追求、对亲人的无私关爱……“我”的一颗感恩之心、对外婆的精神的传承…… 五、课后作业 1、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语段,朗读背诵。 2、写作:回忆自己的外婆(奶奶)或妈妈,以“我眼中的——”为题,选一个动人的细节,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外婆:————-——————————“我” 艺术品保存 “艺术家”“复制” ↓↓ 心灵手巧赞美外婆 勤劳俭朴怀念外婆 热爱生活传承精神 教学后记 文本来自于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学习目标为“生命的沉思”。八年级的学生较难理解课文中逆境中的外婆“勤劳俭朴”、“热爱生活与自然”等美德。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如何依托文本,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基本上是采用问题设计来构建课堂流程的。 我在解题之后追问下列问题:(1)外婆的手纹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哪些关键词句描述了作者对外婆的评价?(3)你能否找到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怀的词句?(4)在课文提供的这些材料上,你看到了外婆怎样的生活态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依“路标”解读学习内容基本上达到了对作品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具体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问题呈现的主次层次、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路径、问题的现实性、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关联作用、及问题的价值等。运用有价值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作为课堂行进的路标,能促使我的课堂显得平稳扎实有效果。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是凸现二期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理念的`实践。我用“外婆的手纹表现在哪里?”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用“作者为什么保存外婆的针线活?”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揣摩作者的行文意图,进而理解文旨。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的互动。 然而,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些问题的处理不是很灵活。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超出了自己的预设和想象时,我忘了注意目标的及时调整,使教学资源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些皆是本堂课的憾事。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2、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3、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说明: 本文在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上,所用的语言传神而精练,尤其在刻画罗丹对雕塑艺术创作中的 专注神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等,旨在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 的魅力,学习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 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 得到的启示。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课文的题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 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 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 知道——别的秘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材料的详略安排;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分析其 艺术表现力 2、难点:首尾呼应的句子;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培养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 (1)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幻灯片出示问题): (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2、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或图片介绍雕塑大师罗丹有关情况。部分图片由老师用课件展示。老师出示罗丹照片,代表作《思想者》《沉思》《青铜时代》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一起走进罗丹的生活。 二、简介作者 大凡热爱生命,最后又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的作家和诗人,都值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 茨威格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在写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旷世杰作后,却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刻画各种细腻多姿的女性。因他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著,高尔基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他。听说,最近有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导演争相把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茨威格的名字又将再度热起来。 三、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 1、首先拎出课文的关键段落 点拨:(1)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 (2)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 (3)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 (4)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 (5)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 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学生齐读11——16小节,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1)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2)他是如
研讨课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