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6-04-08 02:40: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通过图形、实物等形式表示等量关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量关系进行数学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意义,能够通过实例进行等量关系的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通过图形、实物等形式进行等量关系的表达,引导学生进行等量关系的运用。

2.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结合图形、实物等形式向学生解释等量关系的意义,并进行实例分析和讲解。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进行更复杂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等量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与反馈:

布置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及时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教辅资料

2. 实物道具

3. 课堂PPT或板书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等量关系的相关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等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进行等量关系的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通过实例进行等量关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量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结合实例向学生解释等量关系的意义,并进行实例分析和讲解。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进行更复杂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等量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与反馈:

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教辅资料

2. 实物道具

3. 课堂PPT或板书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提高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

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