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5-09-02 06:50: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在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文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和分数运算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整数运算: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

2. 小数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分数运算:通过图形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在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本文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和计算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创新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2. 图形的性质:通过实际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应用实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定期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更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内容: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学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一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后面学习建立千米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中对分米也作了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计量较重的和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这两个计量单位,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千米和吨都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初步观念很困难。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实践、观测和推算,初步建立千米和吨的观念。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千米、吨的认识,使学生记住进率,重点不是讲复名数和单名数的换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吨”的轻重。 课时划分:8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例题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六、课堂作业 一、 口算 18÷3= 3400-300= 120+400= 21÷7= 6×7= 45÷5= 二、填空 3厘米=( )毫米 ( )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 6分米=( )厘米 100毫米=( )厘米 ( )分米=4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 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术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 135厘米 小红身高 60厘米 小刀长 15米 黑板长 18厘米 铅笔长 4米 二、按要求画线段 1、 画一条35厘米长的线段。 2、 画一条比35厘米短10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三、提问:我们学了那些长度单位,请大家按从小到大排列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教师小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4题 1、 1米-2分米=( )分米 提问: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那1米减2分米该怎样减? 2、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提问:这一道题又该怎样思考呢?这一道题和刚才的一道题有什么区别呢? 五、学生独立练习 24厘米+56厘米=( )毫米=( )厘米 3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78厘米-38厘米=( )厘米=( )分米 82厘米-42厘米=( )毫米=( )厘米 1米-7分米=( )分米 1厘米-6毫米=( )毫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 六、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 七、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6题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八、课堂作业: 1、 40分米=( )米 3分米=( )厘米 10厘米=( )米 60毫米=( )厘米 8厘米=( )毫米 300毫米=( )厘米 5分米=( )毫米 30米=( )分米 2、34米+23米=( )米 28分米-4分米=( )分米 76厘米-56厘米=( )厘米 3米-30分米=( )分米 37毫米+53毫米=( )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科书的7—8页的例题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以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能运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教具准备:卷尺、教科书中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模拟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我们就来一起表示吧,老师说着,同桌互看着做。注意不对的要改正归来。 二、讲授新课 1、 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比如说,我买了2米布,这根木头长4米等,这些都是用米做单位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问: 2008年从武汉到北京看奥运有多远?这时用“米”去量就非常麻烦,所以这时还需要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计量,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就用千米做单位。 2、教学例题3。 (1)出示教科书第7页的第一幅图。 教师: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 教师:说明公路边上里程碑上的“35千米”指的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距离是35千米。 教师:“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这里的千米也叫公里,他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大家还在那里见过使用千米这个单位? 运动会上有3千米的长跑。等等。 (3)大家想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出示跑道的图) 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 那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 教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教师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提问:为什么1千米能和1000米之间写等号?说明他们所表示的长度单位怎样?什么相同?什么不同?“米”、“千米”哪一个计量单位大?要判断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指看数字?还要看什么呢?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的不行有的骑自行车,还有的坐公共汽车的。人步行行每小时可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3、教学例题4。 教师拿着一卷尺学生到操场上,以人或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