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6-08-04 04:2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晏子使楚教案 篇一

晏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擅长外交策略和谋略,曾多次为齐国出使各国,处理外交事务。其中一次他被派往楚国,就发生了一桩备受关注的事件,被后人称为晏子使楚教案。

当时,楚国国君对于晏子来使并不信任,怀疑他是来窃取楚国机密的。于是,楚国国君对晏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想要看看他的真实用意。晏子深知自己的使命,决心要通过智慧和谋略来打动楚国国君,取得信任。

晏子第一次见到楚国国君时,他没有急着表达自己的诚意,而是选择静静地听取楚国国君的意见,展现出自己的谦逊和智慧。楚国国君见到晏子如此沉着冷静,也开始对他改观。

随后,楚国国君又安排了一场考验,派人在晏子住宿的地方放了一只装满毒蛇的瓮。晏子得知之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让人将毒蛇捉出,并且用手指捏住毒蛇的颈项,展示出自己的胆识和冷静应对能力。

最后,楚国国君对晏子的印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认为晏子是一个真正的贤士,不再怀疑他的用心。晏子也在楚国国君的信任下,成功完成了使命,为齐国争取了更好的外交环境。

晏子使楚教案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的确可以打破重重困难,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化解危机,赢得胜利。

晏子使楚教案 篇二

晏子使楚教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外交故事,讲述了晏子被派遣到楚国的经历。晏子以其睿智的谋略和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处理了楚国国君对他的怀疑,最终取得了楚国国君的信任,完成了使命。

在这个故事中,晏子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谋略,他在面对楚国国君的考验时,始终保持着沉着冷静和聪明应对。他没有被楚国国君的怀疑击倒,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成功地打动了楚国国君,赢得了他的信任。

晏子使楚教案告诉我们,外交需要智慧和谋略,需要善于沟通和应对各种挑战。只有具备出色的外交才能和谋略,才能在复杂的外交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成功。

晏子使楚教案不仅是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更是对外交智慧和谋略的一次生动展示。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在外交场合中处理复杂的情况,取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希望我们都能像晏子一样,运用智慧和谋略,取得成功,成就自己的事业。

晏子使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 fū”,是官职的称呼。)

⑵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⑶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⑵ 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⑶ 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 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⑵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 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⑷ 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⑵ 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⑶ 有感情朗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⑵ 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⑵ 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 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 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