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 篇一
《鸡兔同笼》是一则经典的数学题目,常被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这个问题。可以讲述一个农场主在笼子里养了一些鸡和兔子,但是他忘记了具体有多少只。学生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如笼子里有多少只头和脚,来推测鸡和兔子的数量。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代数的思维,设定变量并建立方程式,来求解鸡和兔子的数量。同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启发,促进彼此的进步。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有趣和有效。
鸡兔同笼》教案 篇二
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个经典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展示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鸡兔同笼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们一起合作求解问题,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鸡兔同笼》教案 篇三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4、对数学史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四、教学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 : 投影出示鸡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你们知道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 生:鸡兔同笼就是鸡兔在一个笼子里。数头一共有8个,数腿一共有26条。 师:请你猜一猜,笼中大约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生1:我猜大约是7只,兔子5只鸡。 生2:。。。。。。。 (二)探求新知 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想好了,可以写在作业纸上。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多样。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一、列表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0只鸡,8只兔子,脚就有32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1只鸡,7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3只鸡,5只兔子。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4只,兔子也有4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这2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列表呢? 生1:列表可以帮助我们一一举例,从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生2:列表也就是运用假设法,通过逐步的假设,最终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师:那么,这2种列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3:我认为第一小组的列表方法的特点是逐一列表,这样不容易遗漏答案。 生4:虽说第一小组的方法可以完全地列出全部的答案,但比较麻烦。我认为第三组的方法比较好,可以根据题目的`根据情况,确定假设的范围,这样可以很快寻找到需要的答案。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同样选择列表的方法,我们因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可以既快又准确地寻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二、画图法: 小组1:我们组是先假设都是鸡,每只鸡2只脚,一共16只脚,还差10只脚,每只鸡再长两只脚,这样就把10只脚给了5只鸡,所以就是5只兔,3只鸡。 三、计算法: 1、假设鸡(兔子全体立正,手举起来) 10×2=20(条) 为什么算出是20条腿? 人家是32条腿啊? 32-20=12(条) 12里面有几个2就有多少只兔子。 12÷2=6(只) 10-6=4(只) 四、介绍方程法。 (三)解决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下面两道题目,同学们可以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独立地尝试解决。 媒体出示两道题 1、鸡兔同笼,有23个头,66条腿,鸡、兔各几只?请你列表的方法解决。 2、 星期日,小明一家6口到红螺寺游玩,买门票共花160元(每人都要买票)。成人票价每人30元,学生票价每人20元,其中学生有几人? 3、老师带51名学生到公园划船。一条大船坐6人,一条小船坐4人,他们租了大船、小船各几条? (学生练习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交流过程略) (四)学习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http://hi.baidu.com/zhizu77/blog/item/9cef272741434e02908f9df5.html 《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三种情况)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把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出的规律准确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渗透: 1、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就是我们国家法定的植树节。你们知道植树都有什么好处吗?(树木能调节温度、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美观等作用)树木有这么多好的好处,怪不得我们要多栽种树木呢! 你看,(出示路边的一排树)这些树栽成一排排的,多整齐多美观呀! 2、其实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一、激趣导入: 1、师伸出手掌,生观察有什么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间隔”。 2、出示学校招聘启事: 招聘启示 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 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小学 2007年4月24日 二、操作探究: 3、比一比谁的方案多: 例: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小路)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投影展示) 教师质疑:为什么同样是20米的小路,为什么有的认为是种4棵树,有的是种5棵树,还有的是种6棵树呢? 6、教师投影三种植树情况,学生观察 : (1)给三种植树方法起个名字(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一端植一端不植) (2)学生观察三种情况中树的棵数和间隔有什么样的关系。 (3)出示表格,根据上边植树情况总结出三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的关系。 (4)根据上边总结出来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来说出根据棵数说出间隔数。 三、实际应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在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3、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四、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像植树问题这样的现象呢?小组同学说说,然后汇报情况。如手指与间隔,栏杆与间隔,站队列,插彩旗,种白菜,围墙柱子,作业本的横线与间隔…… 5、四(2)班22人做早操,平均排成2列纵队,每2位同学的距离是5分米,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的距离有多少米? 6、“六一”庆祝,同学们布置教室,挂了7只红灯笼,每两只红灯笼之间挂2只黄灯笼,你知道同学们一共挂了几只黄灯笼吗? 五、谈谈自己的收获:本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体会?对自己满意吗? 六、巩固提高: 1、陈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个台阶,你知道陈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刘翔奥运会跨栏跑:(投影图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为中国人而骄傲,锻炼身体) (投影图片) 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 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9.14米, 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是14.02米 你们知道他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生活情景的呈现,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而且把三种不同情况的植树问题存在的规律进行了比较,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生活情景的呈现,使整节课课充满了生活气息;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是最愿意帮老师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也切实让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学生兴致盎然,乐学、爱学,学得主动,学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