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1-02-07 04:17: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 篇一

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责任感的内涵和作用。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3. 进行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关系。

2. 激发:展示一些成功团队合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沟通和承担责任。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的认识和体会。

五、课后延伸:

1.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一堂德育渗透课,学生将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将在品德和人格上得到提升,成为有责任感、有团队精神的未来栋梁。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 篇二

主题: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强意志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坚强意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讲解自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自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自律能力。

3. 进行团体活动或体验课程,帮助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例子引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学习:讲解自律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律的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或故事,让学生思考自律对成功的意义。

4. 体验活动:组织团队活动或体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和坚强意志。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自律程度、团队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自律和坚强意志的认识和体会。

五、课后延伸:

1. 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任务,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律。

2. 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坚强的意志力。

通过这样一堂德育渗透课,学生将不仅仅学会知识,更将在品德和意志力上得到提升,成为自律坚强的未来领袖。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 篇三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

陈 情 表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德育目标】 理解封建社会提倡的“孝”,初步探究 “孝”的本质,学会用现代意识去评价民族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讨论 【教具使用】 黑板,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大致感知本文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那么,《陈情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人心魄的力量,历经一千多年依然是人们传诵的经典?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解密《陈情表》。 二、反复诵读,把握文中之“情” 一生诵读(配乐朗诵)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全文,在这位同学朗诵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用心感受。试着走进李密的内心世界,感知他的凄苦、悲凉、恳切、真挚、忠诚与期待。 三、

品味精妙生动的语言 真挚的感情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才能使文章的力量发挥到极致。《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大家可以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谈。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预设: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引导: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小结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小结2: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引导: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引导: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引导: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引导: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小结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四、课外延伸,用心感悟 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百感交集,各种滋味一时涌上心头: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但是李密在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些感情重新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而大肆渲染孝情,并且营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发现贯穿始终的一直是一个“孝”字。古语有言曰:百善孝为先。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孝”这个话题。大家能从文章中找出体现李密对祖母孝敬的句子吗? 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弟子规·入则孝》篇里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西汉汉文帝侍奉母亲,母亲生病,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母亲吃药前,他要先尝。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李密比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鸦尚且有反哺之情,孝子也有反哺之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为救母亲,毅然捐肾。他的故事最终演化成一场被誉为“重新唤醒现代人传统孝道”的热潮。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弟子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王勃能够“奉晨昏于万里”,而李密一再推辞,不去做官,则希望“奉晨昏于目下”。他的孝心苍天可鉴。 思考:封建社会提倡的“孝”有没有其局限性?你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孝”? 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孔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说的是曾参的父亲因误认为曾参锄草用心不专,用棍子责打曾参以致昏迷。孔子得知此事教训曾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怒暴,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所以,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五、小结 毕淑敏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捶胸顿足,悲痛不已。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一堂德育渗透课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