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4-09-06 05:4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年、月、日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日期。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意识,提高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年、月、日的概念,正确读写日期。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日期计算及推理。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年月日》部分。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册等。

3. 材料:包括不同日期的图片、实物等。

4. 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日期,引导学生谈论日期的重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授课:介绍年、月、日的概念,分别讲解其表示方法和读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包括简单的日期计算和推理题目。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日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生日、节假日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完成练习册中的习题或设计一个日期推理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读写日期,并初步掌握了日期的计算和推理方法。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年、月、日的概念,正确读写日期并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日期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意识,倡导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巩固年、月、日的概念,提高读写日期的准确性。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日期计算和推理,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年月日》相关内容。

2. 教具: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实物等。

3. 材料:包括不同日期的图片、实物等。

4. 教师:精心备课,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道有趣的日期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日期的重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授课:复习年、月、日的概念,介绍日期计算和推理方法,通过实例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日历上日期的查找、计算等,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日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活动安排、借书期限等。

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设计一个日期计算题目或编写一个日期推理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读写日期,并初步掌握了日期的计算和推理方法。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 篇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和乐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1993年到2004年的年历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 引出新知 1、欣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会的同学可以跟到一起唱。(媒体播放《生日歌》,师生共同欣赏) 2、提问激趣 ⑴、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年、月、日) ⑵、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 [评析:欣赏熟悉的歌曲,说说自己的生日,即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设疑揭题 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个同学们的年龄和过的生日的个数是一样。但是有个同学却说:(媒体播放)“哈哈,我今年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回答指出:这节课一起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相信学完之后就会更加明白。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巧妙引用“过生日”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 二、观察 探索新知 1、认识年历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表(年历表为1993年至2004年各年的,每一小组是不同年份的一张),教师介绍年历表: 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 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 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一个月的每一天。 2、观察年历表。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合作,认真观察年历表,然后完成年历表下面的的“想想做做”。 [评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的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交流 整理新知 1、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取分别代表平年、闰年的小组在实物操作台中展示观察结果。 2、整理板书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板书。 [评析: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体系的构建,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3、区分大小月 ⑴、(结合板书)看着我们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些什么?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人们通常把31天的月叫大月,把30天的月叫小月,把2月份是2

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教师接着上述板书在对应位置板书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⑶、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儿童节”,用铅笔把它圈起来,并说说“儿童节”所在的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⑷、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各自的生日,用铅笔圈起来,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小月。 [评析: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新的知识点的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和生日的查找,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年历表中有着丰富的数学。] 4、判断平闰年 ⑴、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年有平年和闰年,怎么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⑵、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出“根据2月份的天数,如果2月份是28天,这一年就是平年。2月份是29天,这一年就是闰年”时,教师继续问: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年历表,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本82页,自学中间一段话,并把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通常每4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因此,我们在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可以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如果有余数就是平年。 ⑷、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0年( ) 1996年( ) 1998年( ) 1900年( ) ⑸、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当学生回答到1900年,意见出现分歧时,再次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明确“当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评析:从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到自学理解、应用判断,再到深入学习、统一认识,不仅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教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讨论 深化新知 1、熟记大小月。 教师提问:月有大小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说出自己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的方法。 [评析:既让学生自己寻找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认识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计算全年天数。 要求学生计算出全年天数。 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讨论怎样计算更简便。 明确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评析:计算全年天数、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记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优化。] 五、应用 拓展新知 1、填空 ⑴、一年有( )个月,31天的月有( )月,30天的有( )月。 ⑵、平年的二月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 ⑶、今年的一、二月一共有( )天。 ⑷、去年的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 2、判断 ⑴、每年都是366天。 ⑵、2008年是闰年。 ⑶、一年里有连续三个月是大月。 ⑷、4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3、讨论 我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评析: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学生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首尾照应,让学生感悟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六、总结 梳理新知 1、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束全课。 [评析: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新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系统化。] [总评:整节课堂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使新课程体系走进完美状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之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