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2-09-02 08:2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风》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一:感知风的力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风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风的力量;

3. 学生能够描述风的表现形式和对人类、自然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风的定义和特点;

2. 风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3. 风对人类、自然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风的表现形式;

2. 风筝、风车等实物用品;

3. 实验器材如风力计、风向标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下风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对风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概念讲解:讲解风的定义、特点以及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风是空气的运动。

3.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器材比如风力计、风向标等感知风的力量和方向,体会风的存在和影响。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风对人类、自然界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风的重要性和作用。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风的力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风的表现形式,并记录下来;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和实地考察,感知风的力量和方向。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风的特点和力量;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观察记录的作业内容,评估学生对风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风的概念和特点,感知风的力量,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风》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二:利用风的能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风的能量来源和利用方式;

2. 学生能够掌握利用风能的方法和原理;

3. 学生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风能设备。

教学重点:

1. 风能的定义和来源;

2. 利用风能的方法和原理;

3. 设计和制作风能设备。

教学准备:

1. 风能发电机、风车等实物用品;

2. 制作风能设备的材料如塑料瓶、纸板等;

3. 实验器材如风速计、电压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风能发电机、风车等实物用品,引发学生对风能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概念讲解:讲解风能的定义、来源以及利用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3. 设计制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风能设备,如风车、风能发电机等。

4.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器材如风速计、电压表等验证风能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加深学生对风能利用的理解。

5. 创新应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应用,提出更多利用风能的方法和设备。

教学延伸:

1.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风能设计比赛,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实践成果;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风电场等实地考察,了解大型风能设备的利用和工作原理。

评估方式:

1.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设计和制作的风能设备的创意和实用性;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风能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3. 创新应用:评估学生对风能利用的创新设计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风能的来源和利用方式,掌握利用风能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意识。

《风》的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去掉拼音的课文和认字组词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来:一种事物,它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形状,它究竟是什么?(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风》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通读认字。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指明读课文。

  2.自读课文,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读不准的用笔勾出来。

  3.指明说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了解学生生字认识情况)

  4.小组内互相读。(教师提示识字方法,同学间互相学习)教师深入其中。

  5.以组为单位读课文。

  6.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能读课文吗?学生互读互学。

  7.在词中学习认字。(1)课文中的词;(2)课外的字组词。

  8.认字。课后的字随机检查会认的可以画上一颗小星。

  9.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个别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

  2.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是自己想到的,符合实际就行。

  你在读的时候有哪句话不是特别明白?

  “但是树叶沙沙响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唱歌了”“但是树林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这三句。

  谁能说说你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理解内容可根据教学用书20页的解释内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还有什么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风在跳舞、风在游戏?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发出创造的火花。

  第三课时 指导生字书写

  1. 朗读课文。

  2. 你认为本课生字中哪个字你会写了?如果会写,请到前边来教一教大家。

  学生书写,注意笔顺,怎样把字写好。

  3. 你认为哪个字不容易写好或写不好呢?

  4. 教师指导重点字:过,半包围结构,先写“寸“后写偏旁,捺要长一些等。

  5. “说”为左右结构,但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带这个偏旁的字有( )。

《风》的教案设计 篇四

  预设目标:

  1、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材料准备:

  关于风的课件

  活动流程:

  一,出示课件,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课件一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出示课件二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 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很多很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出示课件三

  (1)、咦!这江水怎么了

  (2)、为什么江上会起浪花呢 (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江面上,把江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4,出示课件四

  (1)、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2)、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3)、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完整欣赏

  T: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叫《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边欣赏课件边听老师朗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说古诗:

  1、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内容了。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3、你们念的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要更有感情一点,那就更棒了!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风》的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诗文,认识4个生字。

  2、读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风使周围景物有哪些变化。

  3、背诵古诗,能对大自然的气候现象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朗读理解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的词句。

  教具准备:

  字卡、词卡、同学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先学生之间互猜,然后教师再说:“我也说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好吗?”)

  (点评:此环节体现了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互动。)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如竹万竿斜。”

  你是怎么猜到的?对,这就是“风”,板书,指名读,正音,齐读。

  3、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一首关于风的诗你们想学吗?

  (点评:以谜语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抓住关键词,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认字表里的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开始吧!

  2、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的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起读好吗?

  4、古诗读给同座听听吧,请他提提意见。

  5、我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解落、千尺浪、万竿斜。

  7、齐读。

  8、再读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9、指名读,评议。

  看来,现在认字表里的字一定难不倒大家。

  抽读字卡。

  (点评:学生通过反复的、有目的的朗读,整体感知了课文,解决了生字的读音,为后面更好的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其中“用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在心里和老师一起读,请同座提意见”等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落实了学习的过程,体现了自主性,合作性。)

  三、理解古诗

  1、同学们,看,我这有什么?(出示学生作品)

  这些画多美呀!你们知道吗?这些画都是我班的小画家画的,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自己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你们知道吗?这里藏着四幅画,画的就是这四句,你能找出来吗?想一想,再和同桌商量商量。

  3、逐句找图,谈理由。

  4、生自读诗文,自我感受。(如果你感受到了风,请你用你的手做风势。)

  5、你能谈谈你从哪句诗感受到了“风”吗?(小组合作两人互相说说)

  6、指名说。

  7、指导读:你理解的这么好,读得一定也很棒,请大家欣赏一下吧,(读的时候师进行指导)然后小组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

  8、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看图背,做动作背)

  9、风除了吹掉落叶,吹红鲜花,吹起波浪,吹斜竹林外,还可以干吗?分小组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小组讨论汇报:画画唱歌做动作)

  (点评:以学生自己的作品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找图的形式完成学生主体对古诗的感受、体会、领悟、想象、理解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对古诗的理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用各种方法成功的拓展知识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想,发掘教材中“动”的因素,用形体帮助理解,符合低年级的天性,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四、写字

  1、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同学提出“解”字。)

  2、哪个同学能帮助他?(指名帮忙解决)

  3、指导书写。“解”(总结:左右两边相等,“牛”的一撇在中心点上,第一横在横中线上。)边描边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学生练习书写。

  (点评:学生在初读阶段已经记住了“解”的读音,通过学习古诗,进一步理解了字义,在学习过程中,“解”的反复出现,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字形的印象,因此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识记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指导书写采取了学生先实践思考,后总结再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探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风》的教案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已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风》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