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落日的美丽,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将带领学生观赏一些描绘落日景象的艺术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落日的表达方式和想法。通过细致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艺术家对落日的理解和表现形式,从而激发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落日时的氛围和美景。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细节,捕捉光影的变化,体会到落日带来的情感和想象空间。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落日的感受和想法。可以是画画、写诗、拍照,任何形式都可以,只要能够真实地表达学生对落日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敏感度,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成长。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落日的美丽和魅力,让他们通过身体的表达方式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情感。
首先,我将播放一些描绘落日景象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去感受落日时的氛围和情感。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落日的美丽和神秘,激发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一场舞蹈表演,让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落日的感受和想法。在舞蹈中,学生可以展现自己对落日的理解和情感,通过舞蹈的形式来传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让他们用声音来表达对落日的赞美和祝福。在合唱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和表达能力,展现出对落日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达方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和舞蹈中找到快乐和成长。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篇三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养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体悟幻想和想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导入课题,并就课题《落日的幻觉》简单阐述,形成学生对于文本的第一印象。
诗意导入:唐代诗人杜牧在《西江怀古》里说:“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今天,我们不妨也来做做这万里沙鸥,弄弄这夕阳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诗人情怀出来。
二、初读理思路。
幻灯出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先描写落日的景象,再解释幻觉的成因,引导学生把握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观落日之景。梳理作者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并整理到学案表格的第一列。(培养学生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赏落日之美:
无论落日的形体还是颜色,总之一个字——美。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里?以“落日之美,美在 ”的句式用课本上的词加以概括。幻灯出示美读要求,学生美读文章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感受壮观、绮丽、神秘、迷人之美。穿插学生美读文章,体悟作者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写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运用和说明方法中摹状貌的运用会让说明文形象生动。
引导体会落日的忧伤之美,引导学生归纳:引用古诗文可以让说明文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可读性。(拓展延伸,还知道哪些描写落日的古诗文)
师:无论是凄婉还是绮丽壮观。落日总是那么美,同学们来感受下。旁白:从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日总以其千变万化的美触动着诗人词人的情思,也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可以,这样美丽的落日,居然是幻觉啊。可是科学总是科学,无论你信,还是不信,真理总在那里,不哄不骗。(幻灯片展示落日图集)
四、析落日之幻:
师:在研究落日幻觉之前,我们先得做些准备工作。因为初二的我们,对于物理学的相关常识应该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导学案知识链接,充实你的知识背囊。(生浏览导学案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依照说明幻觉的顺序,完成下面的表格。(注意简填)
小组汇报,至少三名同学,合作汇报。
师就表格提出两个问题:①分析前两列顺序不同的缘由,体会说明文中说明顺序的运用;②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师归纳:叶圣陶老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那如何能把说明文说明白呢?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依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还要选择相应的说明语言。前文我们说了,除了生动形象之外,最根本是——准确、严谨、周密。
味说明之言。教师展示语言例句,学生分析。
五、味落日之理
师: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落日之美。。如果你是农民的孩子,或许你也会在某在农忙的黄昏之时或者放学的路上,看到地平线上这轮美丽的夕阳。她那么美,那么耀眼。可它,竟然是幻觉。静心默读文章,你是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或者,你可以写一写。
学生思考或者动笔写。中心点:要有科学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
师反面示例月亮的图片:生活中不仅需要科学,还需要想象和幻想。
六、课堂小结:
师小结:有时候,真相是一种幸福。可有的时候,真相也是一种残酷。所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我们用知识和科学为自己的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也用想象和幻想为我们的文学和生活涂抹更美好的色彩。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微冷的初冬之日,愿你拥有这个季节最美的那轮落日。
下课后,请同学们依据六年级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写一则简单的小品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清楚明了。
下课。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如果中间细节处的修改不算的话,这节课恰好备了三遍,讲了三遍。第一次是市教研员听课,听课的前一天下午下的通知,没有试讲,直接上了课堂。那节课的基本设计是:感落日之美,析落日之幻,品落日之趣。所有的表格都是放在中间析落日之幻的大环节处理的,填写量的过大,加之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陌生,所以理解起来明显偏难。第二次是学校里自己试课,试着把作者描写的景物顺序放到第一个环节里去,能否增加理解的简易度呢?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参与度很好,也让我一度对这篇文章的`授课充满了信心。第三次修改,我把导入的赘语去掉,把描写的景物概括试图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候让学生用来品悟小品文的描写之美和情感之美。
但是,结果似乎事与愿违。抓课文的景物描写成了难点,理解落日背后的成因也成了难点。我的预设在等待中很多都无法实现和解决。甚至学生的茫然告诉我,这四十五分钟里,这篇文章仍然还是陌生的,这让我很惶恐。深思之,痛问之,为什么会这样?
学情估计不足,似乎仍是我的一个大问题。尽管我为了防止学生对于文本所呈现出来物理学知识出现畏难情绪,在学案的编写上已经对部分名词加以阐述并留给学生时间去浏览了解,但仍然不尽人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和筛选信息,学生似乎一切都茫茫然不可知。这让我很自责。我是不是应该把题目设计的更基础一些更容易把握一些呢?
教学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我惯常是以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课文的,想要表达的太多,切入角度往往过大。如何更精一点,更细一点,更小一点,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一点?更具体更可操作一点?是不是需要记一记,是不是需要读一读,是不是需要写一写?如何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更深入的了解?这一切,我自己仍旧茫茫然不可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继续上下求索任重道远。
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质课终归不是常态课,在45分钟的有效时间里,我们需要让学生对于文本有所把握,实现预设的导学目标,那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待学生的熟悉和长成,只能通过自己的技巧来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薄弱之项。
去虚华而归“真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的课是“造”出来的,很多时候是为“课”而“讲课”,缺少自己对于文本的更深入理解和情感冲撞。这可能也是我难以选择有效的切入点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努力让自己沉下去,沉进文本,沉进学生,但是收效甚微。想来上一节好课,终归不是几日之功,还是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和积淀的。
很遗憾把这么美的一节《落日的幻觉》上成这样,中间问题多多,尚在整理头绪之中。希望下一节课,可以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