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经典6篇)

时间:2018-01-06 07:20: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情感与思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与思维的结合。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比如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觉得青山为什么不老呢?”、“你认为青山是怎么保持年轻的呢?”等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激发对文本的好奇心。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感共鸣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中的对话部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再现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某个场景,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感冲突和转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维拓展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探索。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你认为青山不老的秘密是什么?”、“你觉得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等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注重情感与思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更加投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思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讨论、分享,激发对文本的兴趣和思考。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和吸收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比如,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故事的背景、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好的感受。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扩展知识,增加阅读量。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活动,让学生在书写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在口语交流中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让他们在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

课件pocomaker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板书:青山不老)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

  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

  (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板书:人物、特征)

  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板书:事件)

  (先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问题由浅入深。)

  3、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5分钟

  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

  〔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

  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总结——2分钟

  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基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行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分析。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板书:16、青山不老)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体现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3分钟。

  2、朗读第2段:5分钟

  ①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三个“是”突出了什么,又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体会“竟”字的意义。

  3、浏览第3——6自然段:15分钟

  ①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②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③理解第3、6段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说说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周边像老人一样的人。

  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二、升化主题——7分钟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终有一天,老人会不再出来,那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事业该何去何从?

  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

  2、学习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认识,同时也产生哪些问题?(板书:青山不老)

  三、课堂小练笔(6分钟):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并交流所写感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人物:老人

  特点:81岁、瘦小、孤单一人

  事件: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字,感受今昔的变化

  1、学习第一小节

  生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作者运用了()的手法,把()比作(),把()比作()。

  2、你知道吗?绿意盎然的山沟却是——

  出示第2小节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懂环境之险恶

  

1、出示词语:

  肆虐盘踞记载

  铁锹绿波劲挺

  价值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然后请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任选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故事发生在中国晋西北,这里以前的环境如何?指名学生交流[课前自学第二题]。学生用“恶劣”一词概括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恶劣”程度还不够,恶劣中还有几分危险,圈出第二自然段“险恶”一词。老师板书:险恶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引: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老师板书:奇迹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4、过渡:这些数字概括地介绍了这块绿洲。老汉创造绿洲真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地说一说你还从哪些事中读出了老汉的“了不起”?学生交流概括老人十五年如一日“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老师板书: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

  5、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三、理解“青山不老”

  1、过渡:出示第七自然段。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这一奇迹让作者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作者为什么从这一句话中选取了“青山不老”四个字作为文章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完成[课中共学第一题]。

  3、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补充。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青山在以老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护下会长青、常绿。二是老人创造奇迹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到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执着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四、总结拓展

  1、小结:再出示第七自然段。不老的既是青山,又是老人的精神,“青山不老”四个字点明了文章主旨。这一个句子,直接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样的句子,就称之为关键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抓住这样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阅读方法,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拓展阅读,全班交流。

  3、总结。

  反思:

  1、扶放要有度,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需要。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老师扶得太厉害了。老师应该先“放”,让基础差一点的孩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孩子说得不完整,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考虑“扶”,引导学生利用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识、技能要重构,学生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学生汇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思维敏捷的孩子交流得头头是道,老师也有总结,但基础较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程度?老师是没有完全掌握的。我想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老师不要急着总结,这个时候应该给学生订正的时间,学生订正之后,再请基础稍弱的学生发言,对照自己先后完成的笔记,说说自己的收获。把最后的总结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学习经验。或者,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交流,交流过程,步步深入,完成建构。

  3、教学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要有步骤,要有设计感。这是朱煜老师经常对老师们强调的,我也时常谨记着这个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阅读提示的要求: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环境对比中引出老人创造的奇迹,再寻找创造奇迹的条件,最后理解题目的含义。前面两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把重点放在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4、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句话反反复复地说,那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的课程。”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说句子,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很简单,以为学生会说,往往忽视这一点。跟着朱煜老师的讲座和教学视频学习之后才发现,到了五年级了,还有好多孩子说句子,说课文内容都说不清楚,这才真的明白小学生是需要教的,能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如果之前耽误了的,不及时去补救的话,这个窟窿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会还是不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环节。比如说这节课有个要求“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别看孩子们六年级了,如果真要说清楚,很多孩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支架,根据老师的板书去说,去说清楚,去说明白。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