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时间:2019-03-03 09:34: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一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一群小学生跟随老师来到这片广袤的自然景观中进行户外教学。他们手捧着绘本,眼神充满好奇和期待,仿佛要向这片未知的草原探索出一番新的世界。

教学开始了,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来,提出各种问题,有时候老师回答不上来,他们会一起查找答案,这种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还进行了一些小组活动,比如观察一块石头上的苔藓和昆虫,然后做笔记,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开始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他们发现自己对中亚细亚草原的了解更加深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户外教学让他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深刻感受到户外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才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户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好奇和激动,看到了他们在户外教学中展现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户外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很多能力。比如观察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他们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用眼去观察细节,用手去记录发现,用脑去思考问题。这些能力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的,只有在户外教学中才能慢慢培养出来。

在反思这次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改进。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是教学环境的营造,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户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才能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我将继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户外教学,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发现中快乐。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三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乐曲简析: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国作曲家包罗丁的一首著名的交响音画,也是交响音画中的一个极品。但是由于包罗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这首作品几乎没有学生知道。

  这首音乐是一首“标题”作品。作者曾在总谱上写了一段说明文字:“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见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音调。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安详的曲调和谐的交织在一起,他的回声长时间萦绕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远方。”与其它的欣赏课不同,作者这段话概括了这首乐曲所要刻画的音乐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赏课中作为重点分析的音乐形象就无须再费力了。我把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对教学过程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而欣赏这样的交响曲,更要难上加难。一是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再有学生的兴趣取向决定了学生对这种很难听得懂的`音乐不是那么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于问题的设计,即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音乐欣赏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

  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提供学生们鉴赏的音乐必须是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2.欣赏教学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

  3.教师的讲解、提问,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对欣赏曲进行讲解、提问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简、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多采用先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再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倾听之后,再作探索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4.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交响音画是交响音乐的一种形式。交响乐被冠以“高雅音乐”多由于他的难懂,不具有大众性。虽然《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音乐,作者对乐曲做了详尽的解释,但是乐曲的特点决定了其欣赏的难度。而让十岁的孩子们听这样的音乐并且要求他们兴趣高涨,也确实勉为其难。因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

  师:一首歌曲,作者可以通过歌词表现自己所要揭示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和听众产生共鸣。那么一首乐曲要想达到那种境界怎么办?

  生:??(表情茫然)

  师:分组讨论一下,看谁有办法?

  生:分组讨论。

  因为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交响诗、交响音画等音乐题材,所以学生在讨论之后仍旧没有找到办法。但是好奇心理驱使学生们想得到答案,这时再向学生介绍交响诗、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难懂,而且很想听这种音乐,为下面的教学又做了铺垫,效果很好。

  5.抓住典型段落,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作为重点,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欣赏分析方面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决定抓住乐曲中的典型段落与学生共同攻克难点。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曲风格总体比较婉转、静谧,但是中间有一段音乐的音响非常大,力度很强,用学生的话来形容是吓了“一跳”。我抓住这段落向学生提出了问题。

  师:本来很优美的音乐,作者为什么再此处用这样强烈的音响?

  生1:有危险情况发生了。(有学生笑)

  生2:遇到险情发生战争了!(学生大笑)

  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从开始的轻

  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大,是为什么?

  生3:骆驼队从远处向我们走来。

  师:为什么到这个地方声音最大?

  生4:越来越近。

  师:越来越近的结果是什么?

  生5:走到我们的眼前!

  师:非常正确!作者的音乐刻画了骆驼队由远及近,直到来到我们眼前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作者是通过利用音乐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的,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了音乐的力度在刻画音乐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而且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这也正是体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欣赏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难题,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乐曲的思想内涵之间的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使得欣赏教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受学生欢迎,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综合的探究。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实录及反思(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