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出师表》一直被广泛地作为教学材料运用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部作品,教师们需要设计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者、背景和内容等方面的知识来引入《出师表》。通过介绍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篇文章的来历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出师表》。例如,可以提问诸如“作者为什么选择写《出师表》?”、“诸葛亮在文章中表现出怎样的智慧和胆识?”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人物性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出师表》中的各个角色,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地教授《出师表》,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案,包括引入知识、启发思考和设计活动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被广泛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设计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引入《出师表》。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与《出师表》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等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分层阅读和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出师表》。可以将文章分为不同的段落或章节,逐一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领会作者的用意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出师表》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测验或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总的来说,要想成功地教授《出师表》,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多样化、创新化的教学方案,包括多媒体教学、分层阅读、互动活动和创新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
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
方法:二人小组,对照注释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二人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集体解疑,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最后,请几个学生每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在学生择课文时,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语气,思考: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
请班里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讨论刚才提出的思考题。
提示学生再读阅读提示。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
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4)参看阅读指导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完成练习
当堂完成书后练习二先二人小组讨论后,后全班讨论答案。
五、总结、扩展
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向刘掸提出了3条建议:广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这三条建议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诸葛亮在这里以老臣的身份,谆谆告诫,表现了一片忠诚化国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出师远征之前,对宫中、府中都作了妥善安排,思虑精细。
诸葛亮的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他的散文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感情真挚,质朴清新。文中谆谆劝诫刘禅尊贤纳谏,严明法治,说明出师的目的和任务,披露自己的忠心,情辞恳切,肝胆照人。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指导阅读课文。
(一)正音:
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二)研读第1、2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段。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3.指导分析第2段。
提问: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4、研读3-5段。
1)补充如下注释: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2)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三、小结第一部分。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治国方针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还是正确的,可供借鉴。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第二部分。
1、指导朗读6、7段。
2、补充如下注释:
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庶,读,连词,表希望。
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3、思考: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这两段主要是追叙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后主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作者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效劳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三、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8、9段。
2、翻译第8、9段。
3、课文第8节对后主提出了哪些希望?
希望后主严格要求作者自己
提出三点希望希望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向后主本人提出希望
四、写法上的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是表决心,直抒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五、全文总结
本文是奏章,内容是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以议论为主。而作者为了使后主知道创业的艰难,勉励他以先帝为榜样,在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与追随先帝的原因和以身许国的经过。同时在议论和叙事中,处处流露出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很有说服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5)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店铺开业。
(6)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极为憎恨。
(7)卑鄙:古义是低微而卑俗,今义是语言行为恶劣。
(8)感激:古义是感动奋发,今义是深刻的感谢。
(9)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⑵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⑴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⑵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uí)疲弊(bì)陛下(bì)妄自菲薄(fěi bó)
恢弘(hóng)以塞(sè)驽钝(nú)裨补阙漏(bì quē)
陟罚(zhì)臧否(zāng pǐ)郭攸之(yōu)行阵和睦(háng)
费祎(yī)长史(zhāng)猥自(wěi)夙夜忧叹(sù)
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以彰其咎(jiū)斟酌(zhēn zhuó)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3、请学生翻译第2段:
4、请学生翻译第3段:
5、请学生翻译第4段:
6、请学生翻译第5段:
7、请学生翻译第6段。
8、请学生翻译第7段。
9、请学生翻译第8~9段。
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
1、薄:
(妄自菲薄)( )
2、塞:
(以塞忠谏之路)()
3、行:
(行阵)(性行淑均)
4、否:
(陟罚臧否)()
5、遗:
(以遗陛下)()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益州疲弊。
2、盖追先帝之殊遇。
3、恢弘志士之气。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由是感激。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反复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
【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长坂之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败走麦城、刘备托孤、阿斗刘禅、五月渡泸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有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板书:出师表)
二、整体感悟
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的程度。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2、整体感悟。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明确: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6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21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的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提问:作者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三、探究阅读,质疑问难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采用诵读、问答、讨论、评点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研读。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