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危害阅读【推荐3篇】

时间:2013-04-02 02:18: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网络危害阅读 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很多危害,特别是对阅读的影响。网络上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和低质量内容让人们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泛滥导致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阅读。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博客等各种信息源不断刷屏,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人们往往只是浏览信息的表面,缺乏深度思考和理解。长期下来,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低质量内容,误导读者。虚假信息、谣言、低俗内容充斥着网络空间,容易误导读者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尤其是一些没有经过筛选的自媒体内容,往往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让读者难以分辨真伪。长时间接触这些低质量内容,容易让人形成错误观念,影响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另外,网络上的信息过载也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困扰。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容易焦虑和疲劳,无法有效获取有用的信息。不少人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选择逃避,导致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下降。信息过载还会让人们对信息置之不理,缺乏对知识的积极获取和消化,影响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给阅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选择高质量的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并增强信息识别和辨别能力,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受益,不被网络危害阅读。

网络危害阅读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碎片化使人们难以进行深度阅读。在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平台上,信息呈现形式简短、内容琐碎,导致人们只停留在表面阅读,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人们变得浅薄和缺乏思考。

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误导了人们的认知。不少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谣言、不实信息等内容,容易误导读者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观点。尤其是一些没有经过严格筛选的信息,往往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让读者难以辨别真伪,导致对事实的认知产生偏差。

另外,网络上信息过载也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到困扰。大量信息的涌入让人们难以筛选和获取有用的内容,导致信息焦虑和疲劳。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人们容易选择逃避和放弃阅读,导致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出现问题,影响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给阅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选择高质量的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增强信息辨别和识别能力,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真正受益,不被网络危害阅读。

网络危害阅读 篇三

网络危害阅读

  网络也正在无声无息的带来许多危害。比如说许多坏人利用网络进行网络诈骗,然后逃得无影无踪。还有就是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青少年儿童,最容易被网络吸引,然后无法自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网络危害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晚上11时,是中国传媒大学男生宿舍熄灯的时间,寝室里又响起了黄林(化名)的叹息声:“哎!今天我又没读书。”

  “快睡吧,你每天晚上都说这话,第二天还不是一样。”室友说。

  果然,第二天一早,黄林从床上爬起来,眼睛还没睁开,就随手按下了电脑开关,一屁股就坐在了电脑前。

  黄林读研究生将近1年了,桌子上横七竖八地躺着23本书,可他一本都没能完整看下来。

  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这说明一年里我国国民中有一多半人没读书,我们认为这是阅读危机。”据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升国介绍,自1999年启动调查以来,国民阅读率已经连续6年持续走低,这次是首次跌破50%。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的占29.1%,其中近一半的是十八九岁的青年。

  网络的冲击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是逼着学生离开电脑去读书”

  在谈到当前的阅读问题时,被采访的专家都用了“阅读危机”这个词,仅从数字上来看,1999年首次调查时,国民阅读率为 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据参与课题研究的孙鲁燕女士介绍,每次报告出来的时候都会引起一些讨论和争议,有专家认为阅读率逐年下降是不可逆转的——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娱乐休闲方式增加,因此没有必要忧心忡忡。

  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此次调查显示,上网阅读率1999年是3.7%,2003年增加到18.3%,到2005年已经达到27.8%,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我们发现,来自新媒体,尤其网络的冲击其实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徐升国说。

  2005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在10小时左右,网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而北京市统计局一项针对双休日上网情况调查则给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学生学历越高上网时间越长”。其中研究生每天人均上网时间为96.2分钟,本科生为82.6分钟,大专生为71.9分钟,高中生为70.4分钟,中专生为35.3分钟,初中生为26.3分钟,技校生为18.5分钟,小学生为3.2分钟。

  汤教授在北京某高校教授现当代文学,他发现如今本应“以念书为己任”的学生,真正把时间用在读书上的很少,结果,上学和读书成了两码事。

  一次,他和一位

辅导员去文学院的学生宿舍转了一圈,发现宿舍里每台电脑都开着,学生们一个个都坐在电脑前面全神贯注地打游戏,即使少数看书的同学也只是在网上看一些玄幻武侠小说。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都担心我们读书太累,逼着学生去休息,现在我们是逼着学生离开电脑去读书。”汤教授感慨道。

  网络阅读易让人浅尝辄止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一位博导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是碎片化、跳跃式的,想法很多,却无法深入

  中华传媒网编辑杨天华认为,现在通过网络阅读的人次的确比过去有了明显增长,其中以大学生居多。他分析说,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已经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

  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提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浅阅读”,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mation),更加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

  “我们应该收获知识而不光是信息。”魏玉山认为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会逐渐滋生人们一种浅尝辄止的心态。大家会渐渐地习惯停留在某个信息之外,只看到表象、肤浅的一面。实际上,网络信息往往是浏览式的、跳跃式的,难以形成专一的系统的思考。阅读则可以做到这点,这对形成人的抽象思维有好处。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席殊在有关设立“国家阅读年”的提案中指出,通过读书接受知识的过程才是思想形成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只有阅读这种不可替代的思维训练才可能帮助人们思考和形成智慧。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发现,近年来他所带的很多研究生思维方式受网络影响很大,完全是碎片化、跳跃式的思维——想法很多,却往往无法深入。他认为这和长期缺乏阅读思维训练有很大关系。

  应试压力也让孩子们远离阅读

  “这根本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做题的学校。”

  事实上,国内教育界已经针对阅读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成效似乎并不显著。

  近年来,苏州大学为了鼓励学生读书,每年都会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必读书考试,即由各个学院老师推荐必读书目,然后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果没通过这项考试,学生将无法顺利毕业。

  然而这项看似强硬的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苏大历史系一名同学手上就有一本“宝典”,那上面有必读书目中每本书的摘要,另外还有很多参考题。“考试前只要把那本书啃上几天,就可以通过考试。你可以轻松地描述《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以及其中每一个细节,尽管你并不知道金陵十二钗都是谁。”该同学说。

  而意识到培养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着手在小学阶段营造书香校园。清华附小就有这样一条硬性规定:早晨,每个班级必须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古今中外的名典;午饭后,学生半小时活动,半小时写作业,半小时全部用于阅读;晚上,家长配合学校,针对所开书目,实行亲子共读。

  不过,作为这一规定的倡导者,清华附小的副校长窦桂梅不得不接受家长这样的抱怨。“您让孩子读童话,童话能当饭吃吗?有时间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呢!”

  窦桂梅的女儿正面临中考,孩子所在班级也有一条关于阅读的规定:“班上不允许出现一本课外书。”在家长会上,数学老师还批评学生,一个个木呆呆的,不会审题,数学太差。“这是数学的问题吗?我想是缺乏阅读能力吧。”窦桂梅最终发现,“这根本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做题的学校”。她担心,在应试竞争的压力下,这些刚刚培养出读书热情的'孩子一旦进入中学,将失去阅读的机会。

  阅读危机是全球性问题

  按照目前流失的比率,文学阅读有可能在半个世纪后从本质上消失

  事实上,阅读危机的出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报一位记者在去法国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在一个法国家庭里,年轻的父母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接触网络,而孩子的祖母萨宾娜则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对孩子长远发展更加有好处。两代人为此争执不下,尽管萨宾娜趁着儿子儿媳度假的机会教孙子读书,最终她发现做的都是无用功——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对电脑的兴趣远比对书籍的兴趣要大得多。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人的阅读行为出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文学阅读在不同性别、种族、文化层次和年龄水平的读者中都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文学阅读的下降比例就越高。

  报告警告说按照目前流失的比率,文学阅读作为一种休闲行为将在半个世纪后从本质上消失。

  如何解决阅读危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各个方面的合作,小范围的尝试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记者了解,一些国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阅读危机。比如英国就设立了由政府主导,民间机构全力参与的全国阅读年,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全年的活动转变英国国民的阅读态度。

  席殊建议,我国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类似“阅读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将图书馆、书店列入城市规划中,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书店图书馆,同时还要在小学开设阅读课,让孩子们亲近阅读,从小形成阅读习惯。

网络危害阅读【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