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经典4篇)

时间:2014-09-09 06:42: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樊城区 篇一

樊城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名城。作为襄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樊城区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樊城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早在2000多年前,樊城就是当时的重要城池之一。在历史上,樊城曾是楚国的重要都城,曾经被誉为楚国的“东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樊城区的历史遗迹众多,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可以让人们去探寻。

樊城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区内有大片的绿地和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樊城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古城墙、古城门、古寺庙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樊城区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是湖北省的经济重镇之一。区内有许多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经济实力雄厚。樊城区的城市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总的来说,樊城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是一座值得人们去探寻和发现的名城。在未来的发展中,樊城区将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繁荣,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更多的人向往和喜爱这座城市。

樊城区 篇二

樊城区:现代化发展的典范

樊城区作为湖北省襄阳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展现出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在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樊城区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成就。

在经济方面,樊城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重镇之一。区内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樊城区的城市建设也十分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在教育方面,樊城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区内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优良,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樊城区还注重推动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文化方面,樊城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现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区内有许多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樊城区还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樊城区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是一个让人们向往和留恋的地方。在未来的发展中,樊城区将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更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樊城区 篇三

樊城区 篇四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樊城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中心城区,是襄阳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自古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美誉。樊城区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面积5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占襄阳市区人口的70%。

目录 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人口收缩展开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置襄阳郡,樊城隶属襄阳郡。南北朝、西魏时(535-557年),置樊城县,隶属河南郡。 北周(558-580年)废樊城县,设安养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为临汉县,永贞元年(805年)移临汉于古之邓县治名邓城县,樊城为邓城县辖镇。 宋绍兴五年(1135年),撤邓城县,并入襄阳县,樊城为襄阳县辖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襄阳路,治所襄阳,辖樊城。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襄阳县设4坊(东北坊、东南坊、西北坊、西南坊)2厢(樊城厢、黑门厢)29里(牛首、蔡林、潼口等)。 清代至民国时期樊城为襄阳县辖镇。清宣统年间,襄阳县划分为8区,樊城为襄阳县第二区。民国25年(1936年),襄阳县分为6区、108联保(乡、镇),于樊城设樊东镇、樊南镇、樊西镇、樊北镇,均隶属第二区。民国30年(1941年)正式实施新县制,襄阳县分设37乡镇,樊城分设为樊东镇、樊西镇。民国31年(1942年),樊东、樊西两镇合并为樊城镇。 1949年1月10日,樊城、襄阳第二次解放后(1948年7月第一次解放),中共桐柏行署三专署将襄阳、樊城合并组建襄樊市。 1949年3月15日,桐柏区党政机构奉命撤销后,襄樊市划归汉南工委领导。 1949年5月,湖北恢复省区建制,中共汉南工委改为中共襄阳地方委员会,同时成立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直辖襄樊市。 1952年改襄樊市为专署辖镇。1953年4月,襄樊市恢复建置,改为省辖(县级),1979年升为省辖地级市。 1983年8月,襄阳地区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后,于1984年1月,在樊城分设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襄樊市关于设置樊城区的请示之后,襄樊市委、市政府撤销原在樊城设置的`樊东区、樊西区和郊区,筹建樊城区。 1996年7月12日,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樊城区首届政府领导人,樊城区正式成立。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将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将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 2010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于是樊城区全称也成为了襄阳市樊城区。 (图册《樊城风貌》中部分图片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 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东与襄州区城关镇、西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接壤,南与襄城区隔江相望,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距襄阳市政府约3.5公里,距湖北省政府驻地武昌348公里。

地形

樊城区地质经过多次构造运动,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今日宏观地貌轮廓。樊城区全境位于襄阳市中部岗地平原,又叫鄂北岗地,俗称“三北”(襄州、枣阳、老河口三县市区北部)岗地,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荆山山脉之间。第四纪黄褐土沉积层受地表水切割,浸溶形成波状起伏的垅岗地貌。海拔在85~14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岗坡一般在10°左右,区内植物稀少,水土易流失。

气候

樊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气候较温和。 日照 樊城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48%,年总辐射量在101~110余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的年变化呈双峰型。8月份,有一个高峰值,另一个高峰值在10月份。夏季的日照时数占年总时数的34%,6至8月日照时数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日照时间短,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20%;春季日照时数比秋季日照时数多190左右。 气温 樊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5℃~16℃。气温的年变化,以7月最高,1月最低。12月至2月一般2℃~3℃,3月至5月15℃~16℃,6月至8月27℃~28℃,9月至11月16℃~17℃。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日最久气温一般在15时~16时之间。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因季节而异。7月最早,在5时;4至10月居中,在6

时;冬季最晚在7~8时。气温日较差全年平均一般在8~10℃左右,以6月最大,为11.6℃;9月最小,为9.5℃。 无霜期 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终霜日一般出现3月中、下旬。有霜日多年平均为50天,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 降水 樊城区境内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100之间。年际变化显著,多雨年份可达1200毫米以上,少雨年份只有500毫米左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春季稍多于秋季。7、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左右;强度大,月平均可达10.8~15.4毫米/日。降雪一般始于11月底或12月初。断雪一般在3月上、中旬。历年平均降雪日为13天,最多为28天(1956年末至1957年初),最少3天(1960年末至1961年初)。 风 樊城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樊城位于高压的东南部,故地面多吹偏北风。夏季,高压移至大陆东部太平洋上,故风向多为偏南风。9月至次年2月以偏北风为主,3月至8月以偏南风为主。风向、风速受地形影响,受南北向的汉水河道狭管效应所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一般在3米/秒以上;秋季平均风速最小,一般不超过2.5米/秒。出现8级大风的日数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全年大风日数多年平均4至5天。 灾害性天气 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冷害、冻害、大风、冰雹等。 干旱为最常出现的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危害严重的是夏旱和秋旱,夏秋连旱危害俞甚。夏秋连旱一般五年二遇。一般干旱每年都有发生,平均一年1.5~2次;大旱3年一次,中旱2年一次,严重干旱约8至10年一遇。 洪涝基本出现在4至10月,集中时段为6至7月。樊城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兼有南北气候特征。该地域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东南、西北辐合气流,秋季西南低涡东移,台风深入内陆影响,以及局部对流产生大暴雨,形成大洪水。洪水按其来源除本地暴雨洪水外,过境大洪水占有相当比例。 早春低温冻害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年4至6次。春季连阴雨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平均每年2次左右,长连阴雨平均二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多集中在9月中旬。秋寒(日平均气温小于20℃),开始出现于9月中、下旬,9至10月冷空气活动平均每年5至6次。寒潮在11月份出现最多。冷空气发生频率一般二年五遇;寒潮发生频率为五年二遇。 大风和冰雹为局部地带灾害性天气,常有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出现。在春季,冷空气南下一般伴有阴雨大风,有时出现“浮尘”(黄沙),对蚕、豌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危害较大。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春季多为区域性冰雹,夏季多为局部性降雹,夏季降雹约占全年降雹的53%。

行政区划 樊城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共计79个社区、78个行政村。 樊城区行政区划一览分类名称合计下辖社区、村名称8个 街道 屏襄门街道10个社区红光鹿角门机坊街肖家台马道口回龙寺丹江路泰安路星火路梯子口柿铺街道9个社区柿铺柿铺东柿铺西白湾梁坡王伙杨湖张桥韩洼王寨街道8个社区施营乔营七里桥前贾洼后贾洼王寨衡庄军工         汉江街道10个社区高庄菜越万户毛纺小区汉江北路刘埂赵家巷汉江南路长虹路人民路米公街道9个社区友谊街解放西路十字街朝晋门朝虹大庆西路立业路韩庄星月中原街道11个社区前进中路茂盛建新路陈家营雄风云集路董家台春园东路洪家沟幸福小区铁路定中门街道8个社区永安桥大井台定中桥水星台劳动街定中街陈老巷望江街清河口街道8个社区清河桥襄江旭东路王家台代家台夏家台明晶巷美满2个镇牛首镇2个社区牛首竹条36个村 牛首村春芳营村庞营村黄丰村花园村中号村茶庵村新集村袁营村新中村熊集村李洼村李沟村刘官冲村堰口村王坡村张湖村汪营村上堰村陈李湾村枣园村张岗村李冲村马棚村黄庄村卓营村九冢村汤岗村大李营村李马村熊营村兴隆村竹条村刘古岗村尹胡巷村张王岗村太平店镇4个社区老街共建街朱坡陈家湖42个村 孙蔡村五板桥村龙巷村小龙洲村蔡岗村杨旗营村郭岗村高田村田山村胥营村严湾村合心村龙李村朱坡村钱徐村龚洲村大冲村张园村杜湾村梁庄村张祠村肖笆村芦湾村石河村晏楼村沈河村崔湾村徐庄村李集村曾岗村乔岗村邵楼村徐营村宋闸村小樊村徐堤村莫岗村刘河村上茶庵村李家湾村王台村朱坡村

人口 2006年末,樊城区总人口56.7万,人口出生率7.77‰,死亡率2.33‰。 2006年樊城区各乡镇、街道人口数据乡、镇、街道名称总人口(人)男性人口(人)男性人口占比屏襄门街道57,00028,00049.12%柿铺街道42,31323,27054.99%王寨街道52,00037,80072.69%汉江街道82,00041,00050.00%米公街道103,27055,70053.94%中原街道 44,47222,56450.74%定中门街道23,99411,93649.75%清河口街道56,00033,60060.00%牛首镇100,25449,25849.13%太平店镇114,87556,84249.48%2009年,樊城区总人口约80万人,其中区属人口595563人,区属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10455人,农村人口185108人;常住流动人口47286人。总人口中,99.5%以上为汉族,19个少数民族居民共计约3100人。

樊城区(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