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

时间:2012-09-09 03:10: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

课程理念认识: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中5.2.2和5.3.1的知识。

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平行线,都能正确的认出平行线并且会画平行线,但是他们还不具备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能力。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遇到的具有严格证明步骤要求的几何知识。学好这两节知识对学生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对这两节课的知识要求是,能够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能够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角度考虑平行线的性质。而且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混淆。

如下题:

A D

C

(1)因为∠ABD=∠BDC,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因为AB ∥ CD,所以∠ABD=∠B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个题目的理由很多学生会写混,条件、结论分不清楚。 教学设计心得

一、 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使知识更具体。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我对教材的教学顺序大胆进行了调整试验。我所教的平行班有2个,我在2个平行班级的一个班先学习5.3.2命题、定理,后学习5.3.1平行线的性质;一个班级按照课本的顺序学习。我觉得两个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区别很明显。

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串:①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两个命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如何区分与他们?由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避免平行线性质和平行线判定的混淆。

学生在学习了命题、证明之后,对于一个命题,能正确的说出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对于命题的题设在前结论一般在后也能有个清楚地认识。所以回答引入的问题②很简单。在实际运用中,如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学习了命题的有关知识之后,学生可以辨认出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相等,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个命题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在填写每一步的理由时发生混乱的情况就少了。

二、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展示使知识更直观。

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利用三角板和直尺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来探究在同位角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两直线平行。使学生感知在三角板的平移过程中,同位角不变从而得到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再进一步把同位角利用其“对顶角”、“邻补角”转换出“内错角”、 “同旁内角”。

在展示完毕后,我详细写出判断的过程,即初步的解答、证明过程,给学生一个印象,免得大家对数学证明过程产生恐惧心理或是无根无据的写,不知道何因得何果。特别是有意识的在条件和结论部分强调,使学生体会体检和结论的不同。

然后发挥小组优势,小组同学一起画图体会,当“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时,才能得到两条平行线,强化理解记忆。

三、教师板书、学生板演的作用要发挥。

因为是刚刚接触几何证明题,学生

在步骤的书写上难免感到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集体口头先仿写我的'解题步骤,或是仿写例题的解答步骤,或是仿写同学中写的比较好的解答步骤,我再出示一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独立书写解答步骤,做到慢慢的,逐步的完全放手给学生们!

练习题由易到难分层布置,做完后先小组成员一起对组员的解题步骤进行审查,再在班级中展示。大家一起来发现步骤中的优缺点,互相学习。

教学中的不足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练习中,我对练习的难度把握的不是很理想,深入的过多,造成了一些中下游学生的学习障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先做好全面教学,再对优生拓展提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