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友谊的故事——《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导语: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本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朱元思书》。这本书以朱元思和小燕子的友谊为主线,讲述了两位年轻学生在相互帮助和勇气面前成长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著名作家王文舟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阅读。本书以优美的文笔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两个孩子之间友谊的成长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帮助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关心他人,热爱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友谊的真谛,并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友谊的思考和讨论。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与朱元思书》,并回答以下问题:
a.朱元思为什么要给小燕子写信?
b.小燕子为什么不敢上学?
c.朱元思如何帮助小燕子克服困难?
3.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情感培养(10分钟)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朱元思和小燕子的友谊,感受友谊的力量和温暖。
5.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你有过类似朱元思和小燕子的经历吗?请分享一下。
b.你认为友谊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七、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相互帮助和理解,培养勇气和担当精神,关心他人,热爱友谊。谢谢大家!
《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勇敢面对困难,书写友谊的美好——《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导语: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本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朱元思书》。这本书以朱元思和小燕子的友谊为主线,讲述了两位年轻学生在勇敢面对困难时成长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著名作家王文舟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阅读。本书通过朱元思和小燕子之间的友谊,描绘了孩子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勇敢坚持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力量,学会勇敢面对困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持精神,关心他人,珍惜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勇气和友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勇敢面对困难的思考和讨论。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与朱元思书》,并回答以下问题:
a.朱元思为什么要给小燕子写信?
b.小燕子为什么不敢上学?
c.朱元思如何帮助小燕子克服困难?
3.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情感培养(10分钟)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燕子的角度写一封信给朱元思,表达他们对朱元思的感激和友情。
5.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你认为朱元思和小燕子的友谊有哪些特点?
b.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勇敢面对的?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珍惜友谊。
七、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学会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培养勇气和坚持精神。谢谢大家!
《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篇三
你们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
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设计意图: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
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八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好时机,在七年级已有的文言文知识上建构新的文言知识,继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湖心亭看雪》等优秀的写景文章。学生有鉴赏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喜好会出现明显差异,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关注到对于文言文没有感觉的学生。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美听、美读的朗读教学法。
设计意图:美读美品、美文美教。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尤为重要。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韵美,完成教学重点。
【学法】“三步朗读法”读准、读懂、读透,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不仅是了解文章内容,解决读音等问题,而且要对课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
2、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文体清拔有古气”的“吴均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文本,有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识。
【新课导入】
多媒体滚动播放富春江的优美画面,由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导入。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桐庐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夺天工的妙笔留在人间的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随吴均去走一遭。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启发性和情绪渲染的情景导入,优美的画面与优美的诗句相结合,在视听觉与头脑中让学生感受富春江的美,从而进入新课讲授。此环节设计3分钟。
【新课讲授】
(一)、读准。(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读音。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
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消化读音和停顿。
4、闭上眼睛听优美的配乐朗读带,欣赏朗读之美从而把身心沉浸在课文中。
5、学生配乐齐读。参与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设计意图:根据“三步朗读法”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5个步骤。
(二)、读懂。(时间12分钟)
1。默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并引入词语学习小游戏,填出文言词,并解释意思,然后延伸到现代汉语的成语,进行对比:
文言词语现代成语
风烟(俱)净万籁俱寂
天下独(绝)绝代佳人
急湍(甚)箭甚嚣尘上
千百成(峰)峰回路转
千转不(穷)山穷水尽
百叫无(绝)不绝于耳
疏条交(映)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此环节正体现出这一点。
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击石”呢?“皆生寒树”中怎么用“寒”来形容“树”呢?“猛浪若奔”中的“奔”为何不可以理解为动词“奔跑”呢?
设计意图: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字词理解方面的提问。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知识再生成。
(三)、读透。(时间20分钟)
〈一〉问题探究,学习结构。(时间5分钟)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接着本文又写了哪些内容?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2、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的美?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山之(形)
(奇)山泉鸟蝉猿山之(音)
横柯疏条山之(色)
设计意图: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在建构主义和比较阅读下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志趣。(时间15分钟)
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讨论和课堂争辩相结合,集体解决以下问题:
1、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能够以这样的妙笔去描绘山水的人,以这种欣赏的心态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表述山水的魅力。这句话仅仅是在告诉我们碧水险峰的魅力吗?
2、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豁达,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使人倍感亲切。
3、文中已经用“窥谷忘反”和“望峰息心”两个句子点题了,文章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多好啊,为什么又还要加一句景物描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呢?这会不会冲淡主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此环节的设计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师生共同讨论,挖掘思维潜力,拓开整体阅读的空间,深入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四)、小结:(时间2分钟)
教学流程图:(略)
设计意图:“方法是穿过峰巅的响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重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小结,方法的收获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亮点。
(五)、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千丈见底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山之(形)
(奇)山泉鸟蝉猿山之(音)
横柯疏条山之(色)
四、教学效果预期:
通过教学的实施,预计会产生如下效果:
学生通过有情诵读课文,训练了语感,增进了兴趣,掌握了赏美的技法,并对美文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赏析。从而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同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和谐课堂。
如此设计,难免存在不可忽视的疏漏与问题:
1、如果教师感染力不强,学生体验性就不浓。
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韵味与美感很重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控制不好,学生对美文的体验就不浓,理解就只限于面,未深及里。
2、教师预设不够细,学生的生成就不会广。
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情的复杂,初估的学情不一定准确,教师的预设就会有很多漏洞,致使学生在读透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呆板、牵强、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响到难点的突破。
《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三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山水游记),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单元的主题为“学会读书”,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是要学生学会分析独立思考。教学本文,除让学生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诵默写,更要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欣赏祖国山河之美,学会如何有层次的写景方法,学会描写景物。
2、教材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本文语言优美,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作者的意旨。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教学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法,点拨法。多媒体直观形象,印象深刻;分组教学是此次课改的教学模式,加上本课较短,理解难度不是很大,适宜合作探究,要适当指导探究方式方法;对难点问题教师适度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高。组长要指导组员如何看课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较正确的结果来(哪些问题粗读,哪些问题细品;什么问题适宜看篇首,什么问题适宜读主体);展示交流、点评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鉴于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然后导入: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掌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及内容安排。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各组组员在组长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形成共识,以初步解决知识目标3。
(三)再度课文,重点研讨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走近文本。各小组组织组员读第二段文字,进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层次多角度写景的,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3的要求。通过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感悟,让学生明白: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洗涤,境界变得高尚;感觉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情趣得以表现,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至于对作者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探讨主要是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富有变化或骈散相间的语言特点。甚至两个句子赏析,一是感知语言的整齐美,二是感知语言的参差错落之美。
(五)达标检测
把本节学习的内容通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意图基本实现,但在小组探讨问题的方法指导上还不够;点化关键知识点时强调不很到位,少数同学还较模糊;教师调控课堂能力略显欠缺,气氛不热烈,个别学生没进入学习状态。
《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533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11《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七个方面进行汇报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隐约折射出自己的心志,意在劝友人朱元思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本文《与朱元思书》一篇自读课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阅读。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古诗文学习和锻炼,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常见的文言字词。本课《与朱元思书》处于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篇文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欣赏山水诗文的方法和要点,应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好的经验,运用到本文的学习中。具体来讲,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注意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
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注意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4、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三、说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二)难点
1、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景物的画面美
2、找出代表作者寄情山水情怀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性格,加以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朗读指导法。
品味语言节奏、韵律等,加强文言语感的培养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法。
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据注释和词语的积累经验,理解文意,欣赏风景,探究作者的情怀。
3、设问引导法。
启发想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细节,然后设问引导。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浙江富春江山水风光图,激趣导入。
(二)初读,学文
1、自由读文
2、学生个读
3、全班齐读
(三)细读,品景
小组合作,细读全文,思考:
1、富阳至桐庐山水的总特点?
2、水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3、山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四)深读,悟情
总览全文,找出寄托作者忘情山水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体悟作者情怀。学生畅谈感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总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七、说板书
本文是一篇山水文章,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水,因此,板书应简洁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