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一
标题:认识数字0-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0-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5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认识数字0-5的形状和数量。
b.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5。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观察和比较数字的形状和数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b. 利用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认识数字0-5的形状和数量。
b.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5。
2. 教学难点:
a. 区分数字0-5的形状和数量。
b. 正确书写数字0-5。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形状、颜色等。
b. 出示数字卡片0-5,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学习新课
a. 出示数字卡片0-5,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和数量,并与实物进行比较。
b.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书写形式,教授正确的书写方法。
3. 巩固练习
a.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的配对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形状和数量的理解。
b. 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0-5。
4. 拓展延伸
a. 出示一些数字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b. 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数字,并写下对应的数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5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比较、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数字0-5的认识和书写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数字的书写形状和数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下次教学时,我会增加更多的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二
标题:认识形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认识形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基本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这些形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种基本形状。
b. 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这些形状。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观察和比较形状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b. 利用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种基本形状。
b. 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这些形状。
2. 教学难点:
a. 区分不同形状的特征。
b. 正确辨认和描述这些形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数字0-5。
b. 出示几种形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2. 学习新课
a. 出示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的特征,并与实物进行比较。
b. 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的边数、角数和边长等特点,教授正确的辨认和描述方法。
3. 巩固练习
a. 利用形状卡片进行形状的配对游戏,加深学生对形状的理解和辨认能力。
b. 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正确画出几种形状,并描述出它们的特征。
4. 拓展延伸
a. 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辨认其中的基本形状。
b.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几种不同的形状,并描述出它们的特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基本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这些形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比较、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形状的认识和辨认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图形辨认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下次教学时,我会增加更多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三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交流的课题是《9加几》,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叙写和评价设计两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的叙写
【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目标是: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分解知识名词:2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安排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分为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分解知识名词:算法
点数、摆小棒、接数、凑十法
分解行为程度副词:熟练
本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即可。
分解认知行为动词:经历
在这节课把它细化为——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进行计算,并会说出计算的过程。
【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8、7、6加几和5、4、3、2加几的学习,可见地位尤为重要。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依据教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知识基础,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依据学情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会说出“凑十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对教材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按照目标细化的四要素,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细化为:
1、借助开运动会的情境图,尝试计算9加4,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算法——凑十法。
2、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会用9加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二部分:评价设计
基于“学习目标导引教学,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评价设计促进教学”的基本理念,针对各个学习目标我将采取如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接下来,我将针对三个目标的内容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评价设计的。
目标1、借助开运动会的情境图,尝试计算9加4,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算法——凑十法。
针对目标1,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论述式评价。
尝试计算
9+4=
方法一:点数法
方法二:接数法
方法三:凑十法
比较
目标2、在摆学具、圈图形、算一算的活动中,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目标3、会用9加几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针对目标2和3,采用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评价样题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四
《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认识1——5”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开课伊始,师生交谈:“今天的课堂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有谁?”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欢的情景串,既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在操作过程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新授“认识1——5”各数,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来进行:
1、摆一摆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二是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通过两部分的操作练习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摆一摆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2、拔一拔
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也就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利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来的数上添一得到一个新的数,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最后在小组内开展拔珠的活动,由学生独立的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强对“1—5”各数的认识。
3、写一写
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师重点指导写5,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4、说一说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重点。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开始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局限于仅有的几个例子,于是我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例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想一想说什么,怎样说。在充分想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活跃,有了许多精彩发言:我们小组有4个人。我是一年级2班的学生。我家在XX路5号。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样子;听到学生们富有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我都不忍心打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不像想像中那样只是解答应用题,而是有趣得多,生动得多了。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如学生观察画面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评价:“你观察到的这么多,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多的'收获!你在观察时还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课堂评价:“你的动手能力真强!把你想到的动手摆了出来,真了不起!”。通过及时、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评价语,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观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的放失的进行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五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三、教法设想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魔术表演情境,让学生边看魔术表演边复习1?——9的数数过程,并体会“9添上1就变成10”的过程。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朵花、10颗星星……”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为了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创设了神舟六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自豪,为了能够与宇航员一起倒计时而喝彩。整节课的气氛到了高潮时刻,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学习态度,这不正是同时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学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吗?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我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学习“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我就设计了“分苹果”这一手脑并用的活动来冲破难点。活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朋友,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了,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全班同学来帮忙摘苹果,但苹果摘下来以后,要把它们放到这2个筐子里,同学们想想,如果让你来放的话,可以怎么放?”学生以同桌2人为一组,自己进行分工:一个负责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分苹果,然后,让学生看着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展示,学生说出了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是:看到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最后把10的组成进行板书,学生看着板书很快就发现到: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而且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这样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了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性,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学生们对10的组成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猜糖游戏和对口令游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
5、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因为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跟前面写的0——9有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让学生完成了书本第65页“做一做”和第67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又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