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是基于主题《祖国在我心中》而展开的,主要通过对祖国的赞美和表达来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采用了抒情的笔触,通过描绘祖国的美丽景色和伟大历史,以及祖国给予我们的教育和保护,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和伟大历史,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魅力。
2.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祖国产生真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祖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
2.展示: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祖国的美景和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4.朗读和讲解:让学生轮流朗读本文,并解释其中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5.情感教育: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6.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发言,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的成果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是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魅力。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篇三
《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祖国在我心中》是第三单元《祖国》当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在地图上该怎样寻找我们的祖国中国,我国的首都北京,我省的省会福建,以及跟大陆隔海相望的台X省,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并通过让学生学会看世界地图,认识我国的几个邻近国家。
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只有一个大段,但通过:第一眼寻鸡形的祖国,第二眼找红星状的北京,第三眼查故乡省会福建,三个有层次的步聚,使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四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名词:—是鸡形祖国,这是我国的地形;二是红星北京,这是我国的首都;三是故乡福建;四是隔海相望台X。通过以上四个名字的介绍,让学生在脑中从祖国到台X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3、图文结合。
在文字叙述的下面有一张中国地形图,并把首都北京和台X省标示了出来,让学生在看文字的过程中,可以边欣赏地图,同时还可以在地图上把省会福建省标示出来。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根据本文的教材北景,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祖国时时在我心间”这一句话的含义。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祖国时时在我心间”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本句话的意思,并提升到赞美、热爱祖国,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祖国在我心中》—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昂首”、“辽阔”和“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意思。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的字、词。
三、学程简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加以辅导,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加深;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的'崇敬、热爱之情。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在看中求悟。
(一)、激发兴趣,体会作用,揭示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需要,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愉快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倾向。因此,课始,我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后,指着地球仪,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试着找出我们的祖国?它在哪个位置?看起来像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看“鸡”形?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阅读,便可知晓怎样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要寻找的地名,从而了解地球仪的作用,进而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祖国的形状,再出示课题《祖国在我心间》。
(二)、教会方法,引导探究,领悟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祖国时时在我心间”是重点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了解的字和词,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祖国在我心中”,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有疑难的问题,并动手在图画本上画一画祖国的地形图,标出首都和福建两个名称。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全班交流动手画图”四个层次的教学,在此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提高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科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科的整合融声、形、色、图于一体,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协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程序:出示祖国的地形图,再朗读课文,接着在图画本上画出祖国的地形图,并标示出首都北京和省会福建,从而使学生对“祖国时时在我心间”这句话有个较直观的感受,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使本课的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四)、实践作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已经学到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即借助于以有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写作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运用迁移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那种切深感受,从而大大激发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课文通过介绍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的过程,让我们获得了很多的知识,而且老师也被你们读课文的声音吸引住了,也被这篇课文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其实古今有很多名篇佳作,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里就有两篇,我们尝试着读一读、一同去欣赏它们------《我们的祖国真大》、《望庐山瀑布》。通过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高涨的爱国情怀激励下,继续延伸这种情感。同时向学生发问:如果有外国人想了解我们的祖国,你会向他介绍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现在对祖国的了解,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以“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写一句话。写完后让学生当场交流、点评、修改。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得到运用,从而转化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