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是的图像》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并能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绘制出对应的图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规律和练习绘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次函数的图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材中的一次函数章节内容。
2. 工具:教学投影仪、白板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直观的实例,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有初步了解,并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比如:小明买苹果,每个苹果1元,他买了x个苹果,总共花了多少钱?
2. 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图像特征(1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规律,引出一次函数的定义: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解释k和b的含义,如k表示直线的斜率,b表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3. 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20分钟)
通过练习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k和b的值对图像的影响,如k>0时直线上升,k<0时直线下降,b>0时直线上移,b<0时直线下移。
4. 拓展应用(15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如某超市特价商品原价100元,现在降价20%,求现价;某公司每月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率为10%,求销售利润。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特征。展望下节课将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是的图像》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其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拓展应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和拓展应用,巩固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其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材中的一次函数章节内容。
2. 工具:教学投影仪、白板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特征。
2. 练习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20分钟)
通过给定函数表达式,让学生练习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函数表达式中k和b的值对图像的影响,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特征的理解。
3. 拓展应用(25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问题。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展望下节课将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次函数是的图像》说课稿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次函数的图像》,所选用的教材为华师大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一次函数是的图像》说课稿
。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 8年级(下)第18章第3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第18章,既是学生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
的基础。
作为本节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的基础上,对函数意义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图像的理解;难点确定为:k、b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对函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 k与b的取值对直线位置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次函数的作图过程,探索某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类比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
四.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画
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资料共享平台
《一次函数是的图像》说课稿 篇四
(1)y=-1/2x ;(2)y=-1/2x+2; (3) y=3x; (4) y=3x+2。
教学说明:
第一步、对于函数(1)应结合以前函数图像的作法详细讲解。特别注意学生在列表取值,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向、单位长度,描点的正确性等学生作图的易错点。
第二步、学生自主完成函数(2)的图像。
第三步、同学们观察并互相讨论,并回答:你所画出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通常又称为直线y=kx+b(k≠0).又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今后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两点,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第四步、学生用两点法作出函数(3)(4)的图像。
观察上面四个函数的图象,发现它们都是直线.请同学举例对他们的发现作出验证。
设计意图: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作函数图像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探究归纳
再观察上面四个函数的图象,也就是k、b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
(1) y=-1/2x+2是由直线y=-1/2x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的;而直线y=3x+2是由直线y=3x分别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的。
(2) y=-1/2x+2与y=3x+2的交点在同一点,是因为两条直线的b相同;即直线与y轴的交点纵坐标取决于b。
由此得出结论,两个一次函数,当k一样,b不一样时有共同点:直线平行,都是由直线y=kx(k≠0)向上或向下移动得到;
不同点:它们与y轴的交点不同。
而当两个一次函数,b一样,k不一样时,有共同点:它们与y轴交于同一点(0,b);不同点:直线不平行。
补充说明:由于上述函数只有b>0的情况,不能体现将正比例函数向下平移,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成了b<0时的图像以利于学生理解图像向下平移的情况。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例1
注意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反馈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四)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说课对我来说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