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精选3篇)

时间:2011-09-04 08:13: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小猴子想要得到葫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贪心不嫉妒的价值观。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2.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认识到贪心与嫉妒的危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2. 分析故事情节,认识贪心与嫉妒的危害。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动画片《我要的是葫芦》,激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

首先,教师朗读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课文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分析贪心与嫉妒对人的危害。

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我要的是……》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贪心与嫉妒的危害,鼓励学生珍惜眼前的幸福。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理解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意义,认识到贪心与嫉妒的危害,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本节课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课文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需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小猴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贪心和嫉妒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2.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认识到贪心与嫉妒的危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 理解并背诵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2. 分析故事情节,认识贪心与嫉妒的危害。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葫芦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葫芦的特点和用途。

2. 学习课文(15分钟)

首先,教师朗读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课文的意思,重点解析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为什么要贪心和嫉妒?贪心和嫉妒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我要的是……》的作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贪心与嫉妒的危害,鼓励学生珍惜眼前的幸福。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理解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意义,认识到贪心与嫉妒的危害,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篇三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我要的是葫芦》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标: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

  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3)说重点、难点

  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习,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习

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体会为主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 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图并列出现,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得到葫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葫芦开始长得怎样?那个人的表现如何?后来葫芦有什么变化?他有什么反映?邻居怎么劝说?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得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谈感悟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是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安排的讲读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先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可爱的小葫芦开始长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落呢?学生畅所欲言,再朗读中间的两个自然段,感悟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说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主要表现在: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朗读句子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不懂:叶子——蚜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课文中表现在什么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句子朗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人物神态、语言比较丰富的课文,对聋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情感。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朗读,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个别读、表演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信心,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来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深读课文,话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想象说话(1)小葫芦很可爱,但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让学生说一说小葫芦是怎样的可爱,用语言来描述,使概括叙述具体化。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想象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大了一定会是什么样的?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2)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得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你会怎样回答?又会怎样做?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入课文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听别人的正确劝告,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3)如果明年他再种葫芦,葫芦又生了蚜虫,他又会怎么做?。这样的想象会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感悟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发展了想象,又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 小葫芦

  ↓

  蚜虫 ↓

  ↓

  不治 → 落了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