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时间:2012-03-06 02:14: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 篇一

廉颇和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们的故事和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本文将对廉颇和蔺相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是战国七雄之一。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军事才能。廉颇主张以攻代守,提倡积极进攻,打破敌人的防线。他曾率军攻打魏国,取得了重大胜利,大大削弱了魏国的实力。廉颇还善于用兵,他曾采用假退的策略,引诱敌人进攻,然后进行反击,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廉颇的勇猛和智慧使他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将领之一。

蔺相如,出生于秦朝末年,是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蔺相如才智过人,他善于谋略和外交手腕,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治和外交事务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蔺相如曾经被秦昭王派往赵国,与廉颇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蔺相如以智慧和机智成功地劝说了廉颇,使赵国放弃了入侵秦国的计划。蔺相如还曾经在楚国任职,他在楚国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为楚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蔺相如的外交才能和智慧使他成为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使他们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胜利和进步。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机智的外交手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和事迹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 篇二

廉颇和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本文将对廉颇和蔺相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他是战国七雄之一。廉颇主张以攻代守,提倡积极进攻,他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精神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廉颇曾经率军攻打魏国,取得了重大胜利,大大削弱了魏国的实力。廉颇善于用兵,他采用假退的策略,引诱敌人进攻,然后进行反击,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廉颇勇猛、智勇双全的形象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蔺相如是秦朝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治和外交事务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蔺相如曾被秦昭王派往赵国,与廉颇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蔺相如以智慧和机智成功地劝说了廉颇,使赵国放弃了入侵秦国的计划。蔺相如还曾在楚国任职,他在楚国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为楚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蔺相如的外交才能和智慧使他成为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和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才能和智慧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胜利和进步。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机智的外交手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勇敢、智慧和坚持的信念,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 篇三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词类活用补充

  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何以知之

  5、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8、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9、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11、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2、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3、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4、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5、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16、拜送书于廷 介宾短语后置

  八、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九、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十、虚词总结

  1、而

  A表并列:

  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秦强而赵弱

  B表递进:

  ①而君幸于赵王

  C反而:

  ①而束君归赵矣

  D表转折: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而绝秦赵之欢

  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④而位居我上

  ⑤而君畏匿之

  ⑥而相如廷叱之

  E表假设:

  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F表承接:

  ①城入赵而璧留秦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毕礼而归之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G表修饰:

  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2、之

  A的:

  ① 赵之良将也

  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⑤ 而绝秦赵之欢

  ⑥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⑦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⑧ 五步之内

  B取独:

  ① 即患秦兵之来

  ②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代词:

  ① 大破之(代指齐军)

  ② 秦昭王闻之(这件事)

  ③ 均之二策(这)

  ④ 传之美人(代指和氏璧)

  ⑤秦王度之(这件事)

  ⑤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件事)

  ⑦不如因而厚遇之(代指蔺相如)

  ⑧ 毕礼而归之(代指蔺相如)

  ⑨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指自己)

  ⑩而君畏匿之(代指廉颇)

  D凑足音节:

  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3、因

  A通过: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趁机: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跪请秦王

  C于是,就: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秦王因曰

  4、乃

  A却,竟然: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B于是,就:

  ① 乃前曰

  ②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③ 乃辞谢固请

  ④ 乃谓秦王曰

  ⑤ 乃使其从者衣褐

  ⑥乃设九宾礼于庭

  C才:

  ①臣乃敢上璧

  5且

  A况且,再说,表递进:

  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 且秦强而赵弱

  ③且相如素贱人

  B表并列:

  ①示赵弱且怯也

  C表假设:

  ①且庸人尚羞之

  6以

  A凭借: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 何以知之

  ③ 君何以知燕王

  ④ 以此知之

  ⑤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⑥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⑦夫以秦王之威

  B用,拿: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③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④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⑤ 以空言求璧

  ⑥ 欲以击柱

  ⑦ 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⑩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⑾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⑿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C连词,表目的,来:

  ① 宁许以负秦曲

  ②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 以戏弄臣

  ④ 以绝秦望

  ⑤ 以相娱乐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D因为:

  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 以相如功大

  ④ 徒以吾两人在也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F把

  ① 以【之】为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7于

  A介词,在: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 设九宾于廷

  ④ 乃设九宾礼于庭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B介词,和,同,跟:

  ①故燕王欲结于君

  C,引出施动者,表被动:

  ① 而君幸于赵王

  ② 使不辱于诸侯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固定句式:见于,表被动)

  D介词,到:

  ①归璧于赵

  E:介词,引入对象:

  ①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② 终不能加胜于赵

  ③ 况于将相乎

  ④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拓展:蔺相如、廉颇简介

  蔺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相传为山西安泽、古县北宝丰村人,其墓在村之附近。

  时势造英雄。在纷繁变幻的战国时代,涌现出大批文臣武将,他们各展其才,在那丰富多采的英雄画廊里,位置显赫,映照千古。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按正常升迁,很难位居国相地位,但秦赵之间的尖锐斗争,为其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战国后期,强秦加紧了东出兼并六国的攻势,而三晋当其冲要。经过几大战役后,韩魏国力锐减,慑于秦威,逐渐不敢做正面相抗。赵国自武灵王(前325—前229年)胡服骑射、大兴改革以来,奋发图强,比之其他中原各国,实力强盛,成为秦向东发展的劲敌。到了赵惠文王(前307—前251年)后期,秦的攻势加剧,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

  秦昭王(前307—前251年)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向赵提出以15城易赵之“和氏壁”。这是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一块壁玉,无论多么宝贵,也不能与15座城池相抵质,强秦不过借机试探赵之虚实而已。消息传来,赵君臣明知是讹诈,却无如之何。如作应允,显然“秦城恐不可得”,拱手送璧入秦,定使赵国徒受愚弄,而强秦更求索不已,如不应允,秦便轻易得到出兵赵国的借口,赵便面临战争的威胁。这种被动情况,正是弱国外交难以为计的必然形势。

  蔺相如在这紧要关头,出面打破僵局。他对比秦赵实力,说明赵虽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从道义的曲直着眼,采取“宁许以负秦曲”的策略,来揭穿秦的骗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赵在道义上取得主动。

  策略得到赞成,蔺相如自报“愿奉壁往使”,井保证“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秦素称“虎狼之国”,此次出使的艰难可想而知。但蔺相如事前已有周密考虑,充分准备,所以临事应变,处处主动。秦王便殿接见,轻慢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气势上占了上风。秦人欲以武力夺回壁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壁睨柱”,表示了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以生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取得了“完壁归赵”的胜利。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秦赵“渑池会’,是秦对赵的又一次政治胁迫。当时,秦已连败赵国,故赵王畏秦,在秦约赵王赴会时,赵王“欲毋行”。蔺相如认为;“王不行,示赵弱胆怯也。”故自报奉陪赵王赴会。在会谈中,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再次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为赵之良将,屡立战功,威震诸侯,拜为上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斗争的胜利,与廉颇的统军镇守密不可分,秦仅以外交活动试探虚实,也正是慑于廉颇的武力。对此,蔺相如有清醒的认识,而居功自傲的廉颇却不识大体,在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时,极为气愤,公然宣言:“吾见相如,必辱之。”拉开了较量的架式。

  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的对策是:每遇上朝,常称病不去,不与廉颇争位次;道遇廉颇,多引车避匿,以免发生冲突。当门人认为受到侮辱,纷纷要求离去时,蔺相如向他们表白了心迹: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顾全大局、感人肺腑的剖白,不仅使门客恍然大悟,深受感动,就是畜意折辱相如的廉颇听后,也顿觉无地自容。他悔恨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于是二人成刎颈之交。将相之和,保证了赵国在尔后15年内,团结一致,共同抗秦。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年少,太后用事,赵国的另一上卿赵奢已去世,蔺相如病重。秦国于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动用大军进攻赵国之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为避开秦军的强大攻势,廉颇屯兵固壁不战。在双方相持3年之久后,秦派人离间赵王,促使赵王起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代替持重稳健的廉颇,这一阴谋逃脱不了蔺相如的慧眼,他带病劝说赵王:“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但赵王不听,终于导致了长平惨败,损兵45万,元气大伤,从此赵国每况愈下,于代王嘉六年(前222年)为秦国所灭。

  蔺相如的一生,是在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赵国政权的斗争中度过的。就其行事来看,显然是一位有着深厚政治素养和卓越识见的政治家,而他与廉颇“将相和”的故事,又谱写了一曲公忠爱国的赞歌。这支歌,人们世代相传,激发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起着净化人们心灵世界的重要的教育意义,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廉颇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因功封为上卿。曾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后感其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合力抗秦。三十九年十二月,攻取魏之畿(今大名东南),次年,又攻魏之防陵(今河南安阳西南)、安阳(今安阳西南)。五十四年,率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抗秦,虽初战失利,但很快摸清秦军弱点,转而采取坚壁避战的方针,欲拖垮远道而来的秦军。次年,赵王中秦离间计而以赵括取代为将,赵军随即因错误的作战指导而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受封尉文之地,号信平君,摄行相国职。同年,率军8万大败40万燕军于鄗(今河北高邑东南),杀其将栗腹,遂与赵将乐乘进围燕都,逼其割5城求和,后又助魏攻燕。二十一年(前245),攻取魏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赵悼襄王时,因不满乐乘取代其位而攻走乐乘,自己亦逃至魏都大梁(今开封),但不被重用,欲返赵效力。赵王困于秦之攻伐,欲复用廉颇,然其使者受权臣郭开贿赂而毁之。廉颇终不被赵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廉颇蔺相如列传》摘抄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鲊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鲊,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鲊。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鲊。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鲊」。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於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廉颇蔺相如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