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 篇一
《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经典著作,它是我国古代圣贤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智慧,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行,其中包含了关于人伦关系、政治道德、修身养性等方方面面的教诲。我被其中一些对话所触动,比如《为政》中的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以义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在现实社会中,我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良知。而《论语》中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告诉我要做一个有道德和良知的人,要以义为准则来行事。
另外一些关于修身养性的对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学而》中的一句话:“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心他人,爱人如己。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这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阅读《论语》,我也对孔子及其弟子的品行和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努力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总的来说,阅读《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它不仅是一本经典的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道路和修养的指南。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会持续深入研读《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的读后感 篇二
《论语》是一部千古流传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所吸引,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论语》中的每一段对话都充满着智慧和哲理。其中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不伤害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论语》中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告诉我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不做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另外一个让我深思的对话出自《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不要嫉妒和排斥,而应该思考自己的不足,并从别人身上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反省,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要做一个有进取心和学习态度的人,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阅读《论语》,我也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品行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他们不仅在学问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为人处事上的高尚情操和崇高道德。通过他们的言行,我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综上所述,《论语》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它不仅是一部古代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道路和人伦关系的指南。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认识到道德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会继续深入研读《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的读后感 篇三
这个假期,我捧着厚厚的一本《论语》,带着疑惑和新奇,细嚼慢咽地品尝起书味。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
《论语》中,曾子讲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读到这儿,我不禁停顿下来,脑子如相册一般开始翻着页……小组成员递着作文草稿给我,恳求道:“组长组长!帮我改改作文呗。”我咬着笔头,看着手里的奥数题,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只瞥了一眼她的作文,就不耐烦地应道:“知道了知道了,放着!”说完我用笔尖敲了几下桌面,便不再理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难题只解了没几道,作文也是没有修改,午休的时间就结束了。上课铃响起时,我收回作业,把作文草稿归还给她,准备上课。她激动地问道:“通过了吗?”“过了吧。”我看也没看她。作文上交批改过后,她的作文要重写,我心里“咯噔”一下,低下了头……
课余时间,女生们一堆一堆地围在某一个人的课桌旁,不知谈论着什么。可我们这一堆聊的,我可清楚得很。“她这几天穿得可真花里胡哨!”一个人指着远处的女孩小声说道。“就是就是,一点儿也不好看啊。”另一个人起哄到。
……
当那个女孩走过来时,大家却还是笑脸相迎,我看着这幅局面,心里似冰寒……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直至整本书读完,这句话仍扣我心弦,我们应也像曾子学习“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的读后感 篇四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背了《论语》。我们每天背一两个小段,边背边对照平常的行为举止,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论语》象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天给我们讲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迪。
在《论语》这部书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这段。它是这样写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种情况要思考:看的时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思考是否听明白了,脸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想到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怎样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会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读到这句,我不觉有点脸红。平时我和爸爸妈妈交流讨论的时候,态度很差,经常说着说着就不耐烦起来,象一头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顾妈妈的感受。以后,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对爸爸妈妈态度都要好一点,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学习中,我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有时候做事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美国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飞船失事,不是因为什么重大技术失误,只是因为有几个螺丝没有拧紧。有时候我做数学题错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因为草稿太潦草,数位没对齐,算错了。今后,不管什么事,我都要一丝不苟。
以后,我还要经常温习《论语》,按里面传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别人友好相处。
论语的读后感 篇五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论语”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们如何相处,如何努力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顺他们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学习,第一个朋友从远方来。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一巴掌不响。单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关仲和鲍叔雅的友谊故事。关仲和鲍叔雅小时候是好朋友。当关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很穷,所以他经常偷包叔雅的钱,但是包叔雅不仅不恨他,而且对关仲更友好。几十年后,关中差点杀了他的儿子小白,因为他为他的儿子争夺王位。
当儿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雅也成了总理。鲍叔雅不顾以前的怀疑和建议,关中可以看到鲍叔雅的心有多宽。另一个关于博雅和钟子的友谊故事是,当钢琴家的牙齿在荒山中弹奏钢琴时,伐木工的钟子可以听到高耸的山峦和海洋的野心。薄亚很高兴找到他的知己,但是当他死的时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钢琴,发誓不再弹钢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谊是多么宝贵和重要。这些例子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东来到我家,一开始我们相处得很好,但几天后就结束了。我们经常为一件小事争吵。最后,我母亲告诉我们,为了做好一切,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告诉我们朋友们从远方来。几天后,我的朋友肖扬来到我家,我学会了和肖扬一起快乐地度过一天。生活中的友谊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友谊的价值。我从阅读“论语”中获益良多。它教会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须做得更好。
论语的读后感 篇六
“学而”句提出了“学”的本质,“学”之道;紧接着就是知己之乐;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其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顺父母,爱敬兄长”。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无“仁”可言。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在面对父母时,无论再怎么“巧言令色”也不为过。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省,实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来,反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有尽心竭力去完成;与朋友往来,是否有做到诚实守信;恩师所传之学问,是否有学以致用?
个人修身、齐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来治理国家了。治理千乘之国,有五点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节俭而不奢靡;爱民而不轻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当在农闲之时,以不误稼穑。
而后生晚辈求学者,与君子“为仁人”、“行仁道”一样的道理,当先树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为“德”。“德”包括“入”和“出”两部分。“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括行为做事有章法,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爱众人”,并且亲近“仁人”,习“仁”之道。当根本竖立起来之后,还尚且有余力的话,那就可以去学习诗书文章了。
后生晚辈所求之学,未必一定就得是诗书文章。倘若他能够诚心诚意做到:见到贤人,能够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够竭尽全力;为保家卫国,甘愿献出生命;对待朋友,能够做到言而有信;那么,即便不曾学习圣贤之书,那他也必定是一个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