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地理之美——从地球到宇宙
本节课将以“地理之美”为主题,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和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
2. 地球的内部结构:介绍地球的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并讲解地球的磁场和地震等自然现象。
二、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
1. 大气圈和气候:讲解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水文地理: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3. 地形地貌:通过地理图和地形图展示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
三、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1.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介绍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2. 地球与太阳系: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地球的构造和自然地理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地球与宇宙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地理之美——从大地到海洋
本节课将以“地理之美”为主题,通过讲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等自然地理现象,让学生对地球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陆地地理
1. 大陆分布:介绍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陆地的分布和多样性。
2. 山脉和平原:通过地理图展示世界各地的山脉和平原,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地形地貌的多样性。
3. 森林和草原:介绍世界各地的森林和草原资源,让学生了解植被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海洋地理
1. 海洋分布:介绍地球上的五大洋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分布和面积。
2. 海洋生物:通过图片展示海洋中的各种生物,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
3. 海洋资源: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保护地球
1. 珍惜自然资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提倡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2. 倡导环保意识: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等自然地理现象,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对地理学科和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气候
作物熟制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地形
传统民居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3)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