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篇一
本篇将介绍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起源和发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在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他们明白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之处。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种类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的进化规律。
其次,我们将重点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细胞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我们将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接着,我们将介绍细胞的代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讲解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物质在细胞内的运输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我们还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加深他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同时,我们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篇二
本篇将继续介绍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将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我们将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我们将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同时,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将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将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将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比赛、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我们相信学生将在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学习中取得显著进步,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培养了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篇三
__高二__年级_____生物____学科教学设计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篇三: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体内含有的以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1/3)淋巴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液,共同构成人体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内,
组织液分布于之间,淋巴分布于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组织液和淋巴中则很少。★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液血浆
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无机物:包括水和(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
2.有机物:
(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
3.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4.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分析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排出体外。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Na+、Cl-的作用是维持渗透压。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与血浆是等渗溶液。2.酸碱度:血浆pH:7.35----7.45。由HPO42-、HCO3-维持平衡。3.温度: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食物O2
CO2
细胞内液
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学案]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血清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9.一个人出现水肿,其可能的原因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组织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10.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1.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2.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
1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是。(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
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2?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
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14.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