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爱莲说》【优秀6篇】

时间:2011-01-07 05:29: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案《爱莲说》 篇一

本教案将围绕着中国古代名家周邦彦的名篇《爱莲说》展开,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结构等要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优秀的古文,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在本节中,将对《爱莲说》的文本进行逐段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周邦彦的用典、修辞技巧以及对莲花的独特感悟。通过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抒情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莲花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主题探究

本节将引导学生探讨《爱莲说》所表达的主题。通过分析文中莲花的品质与美丽与作者对爱情的比拟,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及修身养性的思想。

第三部分:结构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分析《爱莲说》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布局和脉络。通过探讨作品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结构安排。

第四部分:写作指导

最后,我们将给学生一些写作指导,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莲花之美或爱情观的文章。通过实践性的写作训练,巩固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写作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爱莲说》,并在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案《爱莲说》 篇二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爱莲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爱莲说》的作者周邦彦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为后续的文本解读和主题探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朗诵和表演

通过朗诵和表演《爱莲说》,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创造力。

第三部分:讨论与互动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探讨《爱莲说》中的意象、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自主思考。

第四部分:创作与分享

最后,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爱莲说》的主题或意象进行文学创作。通过学生们的作品分享和交流,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相信学生们将在欣赏《爱莲说》的过程中,不仅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能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案《爱莲说》 篇三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文章的翻译。(重点)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全文。

  3、理解语句的比喻意义,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难点)

  4、感受莲花的高洁之美和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归纳预习笔记。

  ㈠作家作品简介,例如:

  周敦颐,( )朝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本文选自( )。

  ㈡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例如:

  周敦颐 蕃 淤泥 濯 蔓 亵玩 噫 鲜有闻

  2、重点字词的解释,例如:

  ①蕃 ②独③益清 ④亭亭⑤植 ⑥濯⑦亵玩 ⑧宜⑨予⑩鲜

  3、重点句子翻译,例如: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㈢文言知识积累,例如:

  通假字(蕃)

  古今异义(鲜、予、宜)

  重点虚词(之、而)

  词类活用(蔓、枝、远)

  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三、初步领悟,前5小题用原文语句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 )。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的?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举例说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6、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教案《爱莲说》 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教案《爱莲说》 篇五

  通过学习《爱莲说》,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爱莲说原文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3.自行寻找一些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来进行练习和对照。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教案《爱莲说》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

  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

  (二)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

  字音字形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

  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六)解读莲

  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

  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远益清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

  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

  表里如一,正直无私

  美名远播,根基深厚

  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结

  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君子如莲,洁身自好,正直进取却又廉洁自律,谦卑谨慎,美名远播。

  通过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既不愿意消极避世,孤高自诩,又不愿意趋炎附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积极进取,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受人敬重的谦谦君子。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4、菊花、牡丹分别象征哪一类人?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态度?试着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象征意象的延伸

  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春竹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象征品德不俗、高风亮节、谦虚自持的人中君子。

  菊,陶渊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黄巢赋予它饱经风霜替天行道的勇士风范“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清照赋予它伤感的情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陈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松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是傲骨峥嵘的勇士的象征。

教案《爱莲说》【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