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18-06-04 07:37: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能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3. 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如何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如何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板书。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光的传播概念,激发学生对光传播的兴趣。

Step 2: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探讨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Step 3: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师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变化,并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Step 4: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Step 5: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生对光传播的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能够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 掌握光的波动模型,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3. 能够用波动模型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波动模型。

2.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光的波动模型如何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 如何应用波动模型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板书。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光的波动模型,激发学生对光波动的兴趣。

Step 2:讲解光的波动模型

教师讲解光的波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波动特性,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Step 3: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师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光的干涉和衍射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Step 4:应用波动模型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波动模型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Step 5: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生对光波动的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光的波动规律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掌握光的波动模型,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光波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本节是在前面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进行的进一步探究。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形成原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以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成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这样一些应用光是直线传播规律的事例,以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课程的情感。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积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好多老师来听课啊,紧张吗?

  生:紧张或不紧张

  师:老师都有点紧张了,我们先来聊聊天轻松一下。今天冷吗?

  生:冷或不冷

  师:比起前段日子要冷多了,大家都已经穿长袖了。快到冬天了吧?

  生:是

  师:冬季是从几月份开始的啊

  生:12月

  师:今天已经是10月13号了,再过一个多月就到冬天了,一项到冬天我就觉得冷,我就想去晒太阳。记得小时候的时候,我便晒太阳还边想一个问题‘太阳离我这么远,它是怎么跑到我身上的呢?你们想过吗?

  生:没有

  师:就好像这个手电筒一样,他的光是怎么跑到黑板上的呢?(打开手电筒照在黑板上)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意图:开课时会来很多老师,学生和上课老师难免都会有些紧张,而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如果引入生硬的话,学生会为老师担心而紧张,而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很不自然。引入过急或过勉强,都会影响到师生的心情,甚至是听课老师都会为此捏一把汗。所以我的意图就是把学生和听课老师都不知不觉的带入课堂,自己在聊天的过程中也能缓解紧张感。)

  二、讨论光的路径并收集证据

  师:(打开手电筒,把光照在黑板上)请同学用手描绘一下光是怎么到达黑板上的。

  生:用手描绘

  师:你们认同吗?光走的真的是笔直笔直的吗,没有一点弯曲吗?

  (意图:反问一句学生,因为学生还是没有底细,反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矛盾,有了矛盾,才能产生问题)

  生;有弯曲!……没弯曲!

  师:你们有证据吗?自己看到的或者自己做过的都行。

  生:举例——1、晚上的车灯看起来是直的

  2、云缝里的阳光是直的

  3、晚上的手电筒光是直的

  4、雷射灯看起来是直的

  ………………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看到的目击证据而已,要想彻底的说服我还不够

  生:那我们做实验

  师:那好,你们先讨论一下怎么做实验

  (用激将法,激发学生去想办法的兴趣)

  学生想的办法——1、让光通过弯曲的水管

  2、让光通过带孔的纸片

  ……………………

  教师先自己在前面演示一下水管的实验(结果光不能通过弯曲的水管)

  师:这样就能说明光是直的吗?如果光能够弯曲一点点呢,那它也通不过水管啊,有没有更精确的实验?

  (意图是让学生能够想到更好的实验方法,也为了培养学生做实验的严谨性)

  学生想到很多方法,主要是是想能够改变弯曲程度的材料。这里老师采取最简单的纸片实验。

  纸片已经课前发给学生了,教师把手电筒发下去。(提示学生不能用眼睛直接看)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教师在每组之间来回指引,发现问题)

  实验结束后

  师:我请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组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出现的困难或者也可以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碰到的困难的?

  生:出现一些难以把孔对直等问题

  师:这时候就要体现你们相互合作的精神了,配合的好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意图:找出学生实验时出现的常见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得出结论板书黑板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光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当人们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后,很聪明,就能把它用起来

  如:1、建造高房

  2、修公路、建桥等

  四、光速的理解

  师:当时老师晒太阳还想着一个问题——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从太阳那里跑到这里要多久啊?

  生:8分钟,日地距离1.5亿千米

  光速:每秒跑30万千米(板书黑板上)

  举例:1、日月距离38万千米

  光只须跑1.28秒,前几天美国的火箭到达月球用了4个月

  2、地球周长4万千米

  光一秒可以跑7.5圈

  3、操场一圈200米

  光一秒能跑1500万圈

  (设计意图:书上学生都看到了光的速度,但是学生对这么大的数字感觉不是很敏感,不知道到底是多快。我从大范围缩小到在学生的身边,其中刚好前几天美国的火箭到达月球用了4个月与光的1.28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光速的快。)

  五、课堂总结与自我鼓励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出来了什么?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速度

  光的用途

  师:为我们一节课研究出来这么多东西来鼓掌!

  (学生鼓掌)

  师:我相信大家对光还有很多别的疑问,这样,大家把它记下来,看看学完这个单元还有多少不能解决的。看看我们能解决多少书上没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个人认为科学课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在有限的时间探讨研究,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成功的完成一节课这不只是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所以学生要给自己一些鼓励。这样的鼓励更能激起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氛围。)

  六、板书设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每秒跑30万千米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问题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回忆、思考并交流。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2.请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学生课前完成

  合作共建知识点1:光源

  问题1: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问题2: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问题3: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知识点2:光的传播

  问题1: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问题2: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问题3: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水、激光手电、汽水瓶、玻璃砖、白纸、平面镜)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确。

  问题4: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问题5: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问题6: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知识点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问题1: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知识点4:光速

  问题1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问题2: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问题3: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观察思考、讨论

  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等

  教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学生观察、思考

  猜想、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设计实验

  小组实验(合作)

  讨论、交流

  讨论、归纳(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1.请同学上来表演手影。

  2.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日食、月食的成因。

  联系实际(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五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1)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激光演示仪(平面镜、平行玻璃砖);酒精灯;光具座;清水;密度均匀的糖水

  (2)学生实验的器材:蜡烛、自制的小孔成像仪等;

  (3)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线。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3)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影、倒影、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城市多彩的夜景……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介绍表示光的方法---------光线。出示四幅优美的跟光有关的图片,能看出图片上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一]我们怎样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表示出来?

  [实验探究一]将激光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的路径是直线。我们可以用直线表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同时带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根带箭头的直线就叫光线。这是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物质,叫建立模型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光线,同时提醒学生规范作图)引导学生比较光和光线的联系和区别。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问题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探究二]光在空气的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

  [实验探究三]光在空气的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玻璃砖。学生观察并回答出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尽管光遇到不同的物体会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问题三]光在同种物质中传播,如果物体的稀密度发生改变,传播方向会怎样?

  [实验探究四]演示光在被酒精灯加热的空气中、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演示:教师将手挡住投影仪的光,屏幕上出现黑影。

  ②日食、月食

  [设问二]太阳也是一个发光体,如果有一个很大的不透明的物体将太阳光挡住,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放视频:日食。由日食自然过渡月食并解释怎样才能看见月亮。

  ③小孔成像

  [设问三]如果我们将挡光的物体弄个小洞,会在小洞后的光屏上出现什么

现象?学生实验:小孔成像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作图,介绍我国古代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记载,《墨经》中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小孔成像解释树荫下地面的光斑。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四、课堂延伸

  小孔成像像的大小、多少、清晰度,光源的多少、小孔的形状等对象的影响等等问题需要课后继续完成,你在实验中还会发现问题,再研究…

  五、作业

  ①请再次完成小孔成像实验。②试完成能效作业本上的作业。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