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时间:2018-08-03 01:29: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岳阳楼记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有感情地诵读

  3、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及用法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2、3

  教学用品:录音机

  教学环节

  师生共研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导入:

  合作探究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俗话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看看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文章来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一)诵读课文

  1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正音,整体感知课文。

  2指名朗读

  3分组活动

  【投影】①谪(zhé)属(同“嘱”)(zhǔ)浩浩汤汤(shāng)

  若夫(f0)忧谗畏讥(chán)偕(×īé)

  【投影】②衔/远山,吞/长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听录音,可以轻声跟读。

  5再次自由读,读通课文。

  6、展示交流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点评。

  【讨论】朗读每一小节应带着怎样不同的感情?‘为什么?

  合作交流,解谈探究,学习一、二节

  1、自学寻疑。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前两节。口述文章大意,疑难处作出标记。

  2、互助答问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回答力求简洁有个性。

  3、积累突破

  指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对照投影内容自我检测。

  【投影】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并理解句意。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引导分析

  讨论这两节在文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指名回答。板书岳阳楼记范仲淹

  简介范仲淹

  1引导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利用书下注释、字典或同桌交流解决阅读障碍。

  引导评价

  3指导学生对照投影内容,分小组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和断句)

  6【点拨】第1节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2节是对洞庭湖美景的气势磅礴的描绘,应带着赞美之情朗读。第3节是对阴雨天景色的描绘,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4节是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5节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视答疑。

  指名回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岳阳楼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

  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朗读对抗赛。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学生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2、结合注释,找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说出全段大意,教师给予补充。

  3、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五、课文分析。

  1、解题:“记”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2、默读全文,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叙事:第1自然段记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描写:第2自然段描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3自然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

  第4自然段描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

  抒情:第3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4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5自然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

  议论:第5自然段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抄写重点实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二、品读第3、4两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两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不同点: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凄凉、昏暗、处处险恶之景;产生悲伤之情。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晴朗、开阔、充满生机之景;产生喜悦之情。

  相同点:都是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三、品读第5自然段。作者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作者并不赞赏迁客骚人的这种览物之情,他赞赏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四、讨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为谁而写的?

  1、为岳阳楼而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为滕子京而写。

  分析第1自然段:滕子京的处境(谪守),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引入材料:滕子京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作者写此文有对滕子京的一份劝勉之意。

  3、为自己而写。

  引入材料:《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写此文是表明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种自我激励。

  五、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六、总结。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全篇仅360多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七、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第3、4两段,写一段即景抒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重修岳阳楼及作记缘由(叙事)

  岳阳楼记教案3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

读、

  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9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三、精讲点拨。 (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导学案,组长负责抽查10个词语解释和5条句子翻译。(其它组负责检查的人在下节语文课前向老师汇报被检查组的完成情况)

  2、完成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岳阳楼记教案4

  设计思想:

  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

  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

  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

  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

  岳阳楼记教案5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导入

  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

  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

  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 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 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

  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五、补析

  教师还强调了文章开头及结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开头似乎平淡,其实包含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颂,对当时政治的不满,结尾既是对古仁人的爱慕称赞,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对朋友的劝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评析:

  方伯荣老师设计的此教例朴实、淡雅,似乎平淡无奇。 实际上它很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教者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起定向作用)。

  三、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

  四、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所以,此教例看似乎淡平淡却含有丰富的“潜台词”。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的组合不仅能使教师完满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能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中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此教例提醒着我们: 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岳阳楼记教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