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5-02-02 07:27: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一

主题:地球的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 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大气圈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 利用图片和视频讲解大气圈的构成和特点

- 分组讨论大气圈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影响

- 课堂展示各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2. 水圈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 通过实例分析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 针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 岩石圈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 介绍岩石圈的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地质结构

- 分组讨论岩石圈对人类的影响,如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

-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案例,总结岩石圈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及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二

主题:人口与城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口的分布及人口增长的影响

2. 掌握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人口和城市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人口的分布及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过程

1. 人口的分布及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通过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资源分配、社会发展等

-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人口政策的制定

2. 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 讲解城市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城市的内涵

- 分组讨论城市的发展趋势,如城市化、城市扩张等

-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思考

3. 人口与城市问题的解决

-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案例,探讨人口与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 分组展示不同解决方案,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口与城市问题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人口的分布及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掌握了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人口和城市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意识的培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生:人种不同。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一课时

  一、 三大人种

  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

  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

  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

  【板书小结】 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

  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

  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

  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

  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

  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读图思考回答,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出示幻灯片2: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习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60亿,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

  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

  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

  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

  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

  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

  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

  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们下一节再讲。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希望对同学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灯片17、18:

  巩固性测试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和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

  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

  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习法等。

  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前交流用英语宣布上课并提问。1、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2、画表格,指导生读图。 2、图文对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写语言分布)

  3、组织活动。 3、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插入北京之行实例。 4、生配合听并回答师提问。

  5、组织学生读图。 5、自画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学习内容。

  6、达标练习。6、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7、总结并板书课题。 7、生总结所学内容(语言和宗教)。

  九、达标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感交流,精彩过渡

  师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就单元测试情况进行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干劲,展现学习风彩,恰到好处时用英语宣布上课。

  2师宣布:(Class begin。 Gd rning class)

  1、生听,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风彩。

  2、Gd rning teacher.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我们刚才的课前交流和相互问候共用了哪几种语言?你学到或听到的还有哪种语言?你会说吗?全世界主要使用语言有哪几种?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语言”(师板书世界主要语言)

  3、指名做答:我们用了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

  4、还有俄语、蒙语……

  5、生试说蒙语

  6、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进入学习状态。

  、世界主要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读图B“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提问:世界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师画表,师生共同完成汉语、英语的分布,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区,生分组完成。

  世界主要语言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3、能力培养

  (1) 美国以南的美洲为何称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语言?为什么?

  (3)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小结,鼓励学生的观点。

  5、师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

  1999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学习。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到天安门广场游玩。那时有很多老外,随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为留念。但苦于不会外语,无法沟通。我初中学过英语,便自告奋勇地与老外打招呼。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

  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