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自相矛盾,并能够举出相关例子。
2. 学生能够分析自相矛盾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进行思辨和讨论。
3. 学生能够运用自相矛盾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表现形式。
2. 自相矛盾的原因和影响。
3. 自相矛盾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4. 如何解决自相矛盾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例子引起学生对自相矛盾的思考。
2. 学习:进行自相矛盾的概念讲解,并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相矛盾的原因和影响。
4. 实践: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自相矛盾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相矛盾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表现。
2. 解决自相矛盾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自相矛盾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相矛盾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自相矛盾的表现形式,并能够对其进行解读。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自相矛盾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用自相矛盾的概念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文学作品中的自相矛盾表现形式。
2. 自相矛盾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影响。
3. 如何通过自相矛盾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个文学作品中的自相矛盾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讲解文学作品中自相矛盾的表现形式,并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3.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学作品,并找出其中的自相矛盾,进行讨论。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自相矛盾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影响,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相矛盾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估:
1. 对文学作品中自相矛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解读文学作品时运用自相矛盾概念的能力。
3. 对自相矛盾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和意义的把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找到自相矛盾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文学鉴赏中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作品。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三: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修改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
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戳得穿 坚固戳不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