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18-03-01 01:32: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今天,我们将以《起点和终点》为例,设计一份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行为动机。

3.运用逻辑思维,解读故事隐含含义。

4.提高写作能力,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导读:简要介绍故事主题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

3.阅读理解:分段阅读故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分享讨论结果。

5.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展开写作训练。

6.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五、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写作表达等方面。

2.作业评价:针对写作作业进行评分,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通过以上教学教案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这一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篇二

在教学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下面,我们继续以《起点和终点》为例,设计一份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起点和终点》的主题和内涵。

2.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含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用意。

2.分析故事的隐含含义,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进行评价和解读。

4.提高写作能力,展现个人独特见解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导入:通过音乐、影像等方式营造故事氛围,引发学生思考。

2.导读: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

3.深度解读:分段阅读故事,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象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含义。

5.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就故事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展开讨论。

6.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就故事的某个细节或主题展开写作训练。

7.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提问:通过反问和引导引发学生思考。

2.独立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分析。

4.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观点和情感的表达。

五、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批判性思考、写作表达等方面。

2.作业评价:对写作作业进行评分,鼓励学生展现独特见解。

通过以上教学教案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起点和终点》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含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篇三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设计一份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教学教案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份以《起点和终点》为主题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等内容。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学习,提高数学学科成绩。

二、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通过数学游戏或数学趣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Presentation(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实例呈现本课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3. Practice(练习):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的练习,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纠正。

4. Application(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Discussion(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 Review(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复习,并布置相关作业。

三、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问题解决能力等。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数学题目的解答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学科成绩,从而更好地实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连接。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篇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篇五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或许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含视频资料)、大纸蛙两只、大纸带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3分钟):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参加过跑步比赛啊。

  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下(选两个小朋友,一个站在1号位,一个站在2号位,事先在地上粘两条线),其他小朋友做裁判,谁先跑到老师这儿,谁就赢。(师发令:预备,开始!)(看学生反应)

  根据孩子反应,借孩子之口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设问:“要怎么比才公平?”

  再次比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跑步结束后,两个孩子各奖励一只小青蛙。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熟悉的跑步比赛,调动气氛,同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跑也为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的公平性奠定了基础。)

  (一)聚焦(5分钟)

  1、故事导入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秋天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准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小青蛙看见了,它好羡慕啊,自己都没参加过运动会呢,然后它赶紧把这个消息去告诉了它的伙伴们。

  小青蛙围在一起讨论,一只小青蛙说道:“我们青蛙弹跳能力可好了呢,要不我们先挑选一个跳得最远的去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冠军呢!”“派我去,派我去,我跳得可远了!”一只小青蛙急切得说道。另一只小青蛙不服气了,说道:“哼,我跳得更远呢,应该派我去!”然后这只也想去,那只也想去,大家都想去。

  2、问题聚焦

  (1)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

  (2)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出谁跳得更远呢?

  (师及时作出评价:哦,你说得真棒(奖励小青蛙)。谁再来说一说。)

  3、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蹦,跳了一跳后,它从起点跳到了这里,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二)探索及研讨(33分钟)

  1、确定起点、终点和比赛规则(7分钟)

  (1)(出示纸带)大家看,这个就是我们青蛙跳远的赛道。(黏贴在黑板上)

  (2)我们先要标什么呀?(板书:画起点线。)

  (3)(出示两只大纸蛙)两只青蛙要准备跳远了,小红蛙先跳,在起点的位置上站好(师故意将身体压在起跳线上,看孩子的'反应)。小青蛙要准备起跳喽(看孩子反应)。引起孩子冲突,不能踩线,要对准起跳线。引出:为了比赛公平,头对准起点线。

  (4)一只青蛙跳了一跳后(同时配音),设问:我们还要标什么?

  终点怎么标呢?

  板书演示:在青蛙的脚部画线作为终点,也就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处画线。

  (5)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二次跳,这次跳得更远了,可是跳歪了,怎么办? 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

  (6)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三次跳,头反方向了,怎么办?演示:同样的方法,在离起点最近处画线作标记。

  (7)设问:三次跳远成绩,我们取哪次最为最终成绩啊?生:最远的那次。

  师:将最远一次的线画长。

  讲述:所以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距离就是我们小青蛙跳远的距离。(板贴:箭头、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2、热身运动(4分钟)

  (1)谈话:等下我们每个朋友都扮演一只小青蛙来进行跳远比赛。如果你是红色的,那你就是小红蛙。你要让你的小红蛙跳起来,并且跳得远哦。比赛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下热身运动,练习练习怎么让我们的青蛙跳起来。

  (2)(出示图片:纸蛙)小朋友们看,青蛙上下有两条线,我们按的时候把手指按在上面的一条线上,按下去后小青蛙的身体是这样有点往后的,就像弹弹弓一样,往后拉,松手后,青蛙就能弹跳出去了。我们来看个小视频,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3)微视频:青蛙跳远。

  (4)学生活动:试跳青蛙。(组长拿出材料盒里的小青蛙,按照编号分发给对应的小朋友)

  (5)示意:会跳的举手。活动结束后,组长将青蛙放回材料盒。

  (设计意图:比赛前的热身运动,让孩子尝试怎么弹跳青蛙,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青蛙比赛打下基础。)

  3、青蛙跳远比赛(22分钟)

  (1)做要求:接下去我们就要来进行比赛了。老师给你们两人一个赛道。起点的位置已经标注好了。我们来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2)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视频,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跳远比赛的。

  观看微视频:青蛙跳远比赛。

  (3)(老师要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观看)设问:小红蛙跳了几次?(师补充:不管远近每只青蛙只能跳三次,如果跳出赛道或跳到地上了,可以再来一次。)

  一个小朋友的青蛙跳,另一个小朋友干什么?(提醒:做标记的时候,先按住青蛙不要动,然后再做标记)

  三次跳完以后,取最远的一次,还要标上什么?(板书演示:姓名写得大一点)

  (4)谈话:每个小朋友跳好以后我们四人小组中再来比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找出小组中的冠军。

  演示:冠军产生后,我们将冠军最远的一次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贴到黑板上来。(提醒: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伤到手)

  想不想来比一下。

  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奖励小青蛙哦。

  (5)学生活动:青蛙跳远比赛。(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赛道上写上姓

  名,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结束后,要求将材料都放回材料箱里(小组长负责)。

  (6)设问:大家看看,谁(第几组哪个同学)的青蛙跳得最远啊?(预设

  孩子可能起点没贴在一条直线上)

  引导孩子说出要对齐起点,确保比赛的公平。

  师总结:对齐起点,比较终点。

  (7)观察起点对齐后的纸带,谁跳得最远?比出全班的跳远冠军。拍手鼓掌。(上台领奖:大青蛙)(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互相协作完成青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培养一年级孩子

  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进一步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识。利用孩子间互相比较谁的青蛙跳得远,让孩子进一步意识到对齐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三)拓展(纸蛙折叠方法)(2分钟)

  1、出示大纸蛙:给表现好的小朋友(5个)和表现好的小组(前二)各奖励一只大纸蛙。

  2、师: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羡慕啊,别着急,青蛙的折法在这里。

  出示图片:纸蛙的折叠方法。

  3、每人一张印有折叠方法的纸和一张手工纸,课后可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折一折,用老师今天教的方法去和爸爸妈妈进行纸蛙跳远比赛。

  (设计意图:亲子活动,让孩子在一个新的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公平测量的意义)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优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