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8-04-02 06:27: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逍遥游教案 篇一

标题:逍遥游教案的编写与实施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逍遥游教案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设计形式,其编写和实施也有其独特之处。在编写逍遥游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要点和重点,以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其次,要注意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案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在实施逍遥游教案时,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要注意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的来说,逍遥游教案的编写与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逍遥游教案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逍遥游教案 篇二

标题:逍遥游教案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逍遥游教案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设计形式,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也日益受到重视。逍遥游教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创新中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在课程改革中,逍遥游教案的应用与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倡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合作、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二是强调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三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的来说,逍遥游教案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创新举措,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逍遥游教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逍遥游教案 篇三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 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

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 2、 熟读。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背诵第一段。 3、教师讲解。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 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2分钟自读,完成学案上文学常识练习一) 三、检查预习: 四、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可是同学们知道题目“逍遥游”怎么解释吗?前人说了“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南华”指的就是《庄子》。(学生回答) 明确:能够做到不受任何束缚(不傲倪万物、不谴是非)顺其自然,就是“逍遥游”。 2、那么如果有所待、有所依托、有所凭借,还能说是顺其自然吗?还能做到不受任何束缚吗?那就绝对不是庄子所憧憬的“逍遥游”了。 究竟“逍遥游”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有谁达到了吗?我们可以吗?怎样才能达到呢? 这节课就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寻到答案。 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 ↓(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小大有区别: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 3、气势博大,汪洋辟阖 ↓(类比)彭祖、鲲鹏—斥鴳 第二课时 3、我们来看课文第一段,作者大笔一挥,以巨鲲大鹏开头,一开始就在我们的眼前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找位同学把这几句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文采,从语言上排除理解上的困难,知识点可以对照学案上列举的字词解释)。 4、北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让人惊奇的了,可它竟又变化为一只“不知其几千里”大的大鹏,这怎不让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大的鱼和鸟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没有的,可是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偏要让我们相信,他是怎样试图说服我们的呢?(学生依据原文回答) 明确: ①形象化的描写: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假借《齐谐》一书来证明其描写是可信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那么,九万里的高空又是什么样的一幅壮丽景象呢?作者怎么说?(用原文回答) 明确: ①先以高空中只见雾气、微尘的浮动、奔腾来形容 ②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一片苍茫,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比方,作者便把心目中那种难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高远境界,变得让我们易于想象了。 6、九万里的高空,这样高远壮丽的景象,一般人都很难达到的,鲲鹏却达到了,该是逍遥游了吧?(不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它达到这种境界凭借了海运时的六月巨风。(是啊,九万里的高空对于两千年前的人们来说自然是想都不敢想的,庄子想到了,鲲鹏达到了;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算是逍遥游啊,不然,现在的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算是逍遥游了。) 7、但是我们可以对它全盘否定吗? 讨论毕竟我们要承认:鲲鹏达到的这种境界已经是很高远了,已经很不容易。可是蜩与学鸠却要笑话它,不是嘲笑鲲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是认为它没有必要达到那样高远的境界。 找位同学读一读蜩与学鸠的话。(学生读) 蜩与学鸠满足于那种低下的局促的天地,甘愿做那井底之蛙,却还自鸣得意地嘲笑鲲鹏,毫无自知之明!这就没法不表现出它们的可笑与可怜。鲲鹏达到的境界高不高?(高) 同学们,你是希望做那鲲鹏,鹏程九万里呢,还是做那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控于地而已矣”呢?虽然鲲鹏“之九万里而南为”还不能算是逍遥游,可是又岂是这两只小虫子可以比的!它们又有什么嘲笑的资格! 所以,在这里,作者既否定了鲲鹏的“逍遥游”,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它“志向高远、鹏程万里”的行为,而完全否定了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控于地而已矣”的渺小与浅薄。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8、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又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长寿者彭祖与芸芸众生(一般人),还有假托在商汤王问贤臣棘时棘所讲述的鲲鹏的传说。作者举了这一系列物和人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他们之间的小大之辩十分明显,但又全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 9、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打比方和举例描述之后,庄子把目光由自然界转而投向了社会,于是便展开了他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 庄子提到了超出一般人的哪两个人?(宋荣子和列子)他们做得怎么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们追求什么吗?(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们的境界是低还是高呢?(高)庄子一个“虽然”,就包含着庄子对他们的`肯定,难得啊。可是他们达到逍遥游了吗?(还是没有,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虽然没有达到逍遥游,可是我们却也不能对他们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毕竟他们的境界要远高出一般人,他们无欲无求;只是犹有所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修养,离真正的逍遥游已经不远了。 在这里,我不禁想到:如果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耐征一国者对应的是前面的蜩与学鸠以及斥鷃的话,那么宋荣子、列子对应的就是鲲鹏。宋荣子,举世非之,正如蜩与学鸠笑鲲鹏;列子御风而行,正如鲲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从这个比较的角度上来说,宋荣子、列子还是如鲲鹏一样,虽然境界已经很高远,可是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作者要论述的是社会现实,只是拿自然界的鲲鹏、蜩与学鸠,以及斥鷃来说明。 10、这时候,我们都不禁很失望了,想要追问一句,庄子啊,究竟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你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怎样的境界呢?究竟哪种人才能达到呢?(学生回答) 明确:庄子便回答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这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学生翻译) 明确:“修养高的人,就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就无所为;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就会忘掉功名。”(关于“名”的理解,有歧义。这里从简。) 第三课时 五、总结: 到这里,全篇的中心思想就和盘托出,使人豁然开朗。原来,按照庄子的看法,不但,蜩、学鸠、斥鷃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鲲鹏和宋荣子、列子这样有很高修养的人由于犹有未树和犹有所待,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的自由。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所为、无所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看来,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可能达到的主观幻想。可是他所表现出的对于理想的追求本身却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因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总要受到种种约束,未必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不愿沦落、原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却是振奋人心,催促人进步的,在这追求中、挣扎中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高远的层次与境界。 另外,庄子的这篇文章本身也写得十分漂亮,整体上采用的是以寓言作比喻,把哲理用离奇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对比加以阐发,并且文章写得大开大合,飘逸洒脱,符合庄子的个性。所以有人说他的为人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他的文章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六、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明确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逍遥游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