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简3篇)

时间:2016-06-01 01:25: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毫米和分米是非常基础且常见的长度单位。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单位,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长度概念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关于毫米和分米的教案,并进行反思。

教案内容:

一、知识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 能够将不同长度单位进行换算,如将毫米换算成分米。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换算方法。

2. 练习中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2. 讲解: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长度单位的转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4.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强调掌握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在换算时容易出错。我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长度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毫米和分米是一个十分基础的概念,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关于毫米和分米的教案,并进行反思。

教案内容:

一、知识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 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将毫米换算成分米。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2. 讲解: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长度单位的转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4.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强调掌握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时。我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长度概念。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理解长度单位的含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篇三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1—32页,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 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录: 一、师生交流,激趣引入 师:同学梦做过梦吗?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梦吗? 生:恶梦。 生:发财的梦。 生:有趣的梦。 师:甜甜小朋友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出示情景图。) 师: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甜甜和齐天大圣比本领呢!你看,甜甜飞到了1000米的高度,齐天大圣把它的金箍棒变到了1千米长,甜甜飞到了2千米的高度,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大还能变小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出示完整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成了5毫米,还变成了1分米。 生:甜甜飞到了1000米高,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长。 生:甜甜还飞到了2千米的高度。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生:1千米有多长?2千米呢? 师:甜甜小朋友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1毫米有多长?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一下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认识毫米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米。 师:请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贴1厘米的彩条) 师:1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同学们用手势表示的1米是不是这么长?请拿起桌子上的软尺,借助软尺在来比一比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1米有多长,教师贴出1米的彩条) 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生:100个。 师:也就是1米=1

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加强这两个单位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生:我认为有这么长。学生都用手势表示出自己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 生: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放大了的尺子,你来给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师:那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指生到前面指出1厘米。 师:仔细观察你找到的1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子,1个小格子就是1毫米。 出示电脑博士的话: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师: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生:10个。 师:也就是1厘米=10毫米。 师:这一小格的长度是多少?这一小格呢?这一格?课件出示 师:试着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毫米。生找师巡视。 师:画一画吧!生自己画出1毫米。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吗?生用手势表示师贴彩条。 师:说说你的感觉。 生:太小了,没法表示。 师: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小蚂蚁的头。 生:铅笔尖。 生:农民伯伯种的菜上面长得很小很小的虫子。 生:1分钱的硬币。 师: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硬币的哪个地方? 生: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说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到底是不是,咱来量量看。生动手量一量得出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电话卡,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拿卡感受1毫米大约有多长。)再拿掉卡感受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我们知道了1毫米有多长,那5毫米有多长呢?齐天大圣的金箍棒变、变、变成了5毫米,那5毫米的金箍棒在哪呢?看谁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来,找到的同学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呢?动手量量看。学生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 师: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三、认识分米 师:金箍棒变变变能放在手心里了。(出示1分米的金箍棒)现在它有多长呢? 生:10厘米。 生:1分米。 师:它到底有多长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还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dm 师:试着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 师:从几到几是1分米?我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有多长?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贴出1分米的彩条。 师:1分米的金箍棒就藏在你的桌面上,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把它找出来举给大家看。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铅笔。 生:药盒。 生:粉笔…… 【设计意图】由情境图中齐天大圣的金箍棒变变变放在手心里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有多长,学生由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通过猜再验证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在用手势表示、找生活中的物品中进一步运用身体的感知以及经验形成对长度单位分米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又掌握了一些新本领,再用这些长度单位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相信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行,试试看! 1、我会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长颈鹿身高约5( ) 蚂蚁的身长约3( ) 兔子尾巴长约7( ) 2、我会估、我会量。 1角硬币的厚度约(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约( )分米( )厘米 3、我会“变”。 2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7厘米=( )毫米 4、我会改。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五、总结 师:学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通过猜一猜、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认识了新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关于同学们提出的1千米有多长?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了出来,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标准》用“出发”和“基础”来表述“经验”的作用,强调学生的“经验”是其数学学习的起点。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示其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然后把“经验”作为其认知发展的起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再发展。在教学1毫米的认识时,因学生已有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基础,用手比划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这么长,有的认为那么长,学生的想法不同,自己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也不同。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再进行1毫米长度的认识,学生就便于接受。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里面有这样一个题目:兔子尾巴长约7( ),这时学生出现的答案不同,有的说厘米,有的说毫米。到底哪个单位合适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用手比划出长度,在比划中感受哪个单位最合适。 2.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这种体验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所以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展示丰富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学生的过程。毫米是学生现在所能认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每人的直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对于毫米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说有了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我就在学生猜测1毫米有多长后,直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测量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观察1厘米里面有什么发现,借助多媒体把直尺放大,使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这时虽然学生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学生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画一画、比一比,通过学生动手,加深学生对毫米的印象。经过上面的观察与操作,学生脑中1毫米的表象是否已经正确建立了呢?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借助课前准备地一些物品,如一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用尺子量一量,进行确认。我让学生用会员卡当小助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轻轻地抽出来,现在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充分地感知1毫米的长度。在认识1分米有多长时,我借助学具中的金箍棒,让学生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通过动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触摸,体验和感受1分米的长度。接下来设计的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