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5-09-06 06:23: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说课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小学英语单词学习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认读26个英文字母,并掌握它们的发音规则;

2. 能够掌握10个常用的英文单词,并能正确拼读和运用;

3. 能够通过歌曲、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26个英文字母的听、说、认读,10个英文单词的拼读和运用。

2. 难点:一些学生可能对英文单词的发音和拼读有困难,需要多次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英文字母卡片、英文单词卡片、CD、投影仪等;

2.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安静整洁,学生集中注意力;

3. 教师准备:对教学内容熟悉,能够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通过播放英文歌曲,让学生熟悉英文字母的发音;

2. Presentation:用投影仪展示英文字母,让学生跟读,引导他们掌握字母的正确发音;

3. Practice:通过游戏、口头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英文字母的认读;

4. Production:教授10个常用英文单词,让学生跟读、拼读,并进行句子造句练习;

5. Summary: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英语。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英文单词的发音和拼读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和复习。

说课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有机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 能够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特点;

3. 能够通过实验、案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性质特点;

2. 难点:一些学生可能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有困难,需要通过实验等方式加深印象。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化学试剂、案例资料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实验室安全整洁,学生配备好实验用具;

3. 教师准备:对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熟悉,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2. Presentation:讲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特点,用案例说明;

3. Practice: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4. Production: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5. Summary: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和拓展。

说课教案 篇三

人教版说课教案

本文是工大附中 刘亚斌老师设计的说课教案,非常科学,希望大家共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工大附中 刘亚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李诚忠会长报告中所提到的“成功教学法”理念:成功教学法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感悟道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开发智能,发展创新。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教学不能只靠老师讲,老师不要把功夫主要下在讲上,因为无论讲得怎么精彩都不可能把所有学生讲会。 姜昆、冯巩的相声我们都听了无数遍,可有多少人能说出来呢?所以,成功教育认为教学的成功不能靠讲,而要靠学生的学习实践。 科学家的成功是自己把问题想明白,教育家的成功是让学生把问题想明白。老师要把自己想到的变成问题提给学生,让学生想出来。 上课,要把老师讲的时间变成学生学的时间,要耐心地让学生想让学生学。 本课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来完成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说教材、教法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安排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盐的知识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原理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又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埋下伏笔,它就像一根纽带将酸、碱、盐知识串在一起,并为以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 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相互关系, ③ 进一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B、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 ②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C、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实验,并能分析得到结论,从而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教材整合 (1)先分别做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3个小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能得出难溶性碱、微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得出可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而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酸碱之间的反应不是都没有现象的。而且课题是酸碱之间能否反应,为了更好的为课题服务。同时,自然的引出本课难点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2)让学生自行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较容易的设计出多个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法 (1)改变教师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要充当合作者、促进者。 (2)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同时,又把实验作为探安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

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激情引趣——合作探究——点拨释疑——巩固拓展——感悟升华。 三、说学情 、学法 1.学情 初四学生对化学知识已有所了解,对知识也已经有所积累,知识面在逐渐扩大,求知欲也大大增加,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自主学习要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因此,教学时,可以大胆地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他们进行探究和总结。 2.学法 实验—讨论法:强化了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分析—归纳法: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情 引 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新闻 2、提出问题:浓硫酸泄漏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来抢险? 3、学生猜测:酸和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4、引出课题 【生】观看、讨论、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接下来学生分组探究酸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新闻事件,引入教学内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自 主 探 究 [探究活动一](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不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Cu(OH)2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向少量的Cu(OH)2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实验2、微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Ca(OH)2中加入约10mL水 向少量的Ca(OH)2中加入约10mL稀盐酸 实验3易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NaOH中加入约10mL水 向少量的NaOH中加入约10mL稀盐酸 2、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 4、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分别做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3个小实验 【学生分析】通过实验分析能得出难溶性碱、微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得出可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 【点拨释疑】引导学生引用比较分析法得出结论 1. Cu(OH)2不溶于水,但加入稀盐酸后形成蓝色溶液,说明生成了一种可溶于水新的物质,从而证明了Cu(OH)2能与稀盐酸反应 2.分别向Ca(OH)2加入水和盐酸,现象不同,能够足以说明Ca(OH)2能与盐酸反应 2. NaOH能溶于水加入水后,和加入稀盐酸后,现象一样,都是固体消失,无法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 【质疑】酸与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反应呢?那又如何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1.证明两类物质反应时,应做多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 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能只凭固体减少,得出有新物质生成,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3.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例如实验2若没有10ml水做对比实验,那么对这个实验就会产生质疑。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酸碱之间的反应不是都没有现象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新课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探究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多个实验方案(学生小组讨论) 方案一: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否则未反应。 方案二:向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氢氧化钠,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否则未反应。 (多媒体演示) 【学生动手实验】 【提问】如果将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蒸发,会得到什么物质 反思交流、归纳总结 1、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2、模仿上题写出实验1、2中的化学方程式, 并观察这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学生交流讨论后归纳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及盐的定义 归纳总结,形成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虽然碱中的金属种类不同,酸中与氢结合的酸根种类也互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酸跟碱的反应。 (课件)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解释课前新闻中用熟石灰来为浓硫酸 泄露抢险的原因,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生】设计实验方案:选用试剂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点拨释疑】 老师提示:要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根据变化中的现象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是反应物是否还存在。 要求 1.各小组在二分钟之内利用课题一所学内容想出尽量多的方法 2.将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3.归纳总结,分组汇报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方案,看大屏幕 【生】学生描述现象 【引导】 ①实验过程中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②方案中滴加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③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哪一个最明显 ④要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应选择哪套方案,如何操作? 【生】得到的物质是氯化钠 【生】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师】我们把这种反应叫中和反应 【师】通过你们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解释熟石灰来为浓硫酸 泄露抢险的原因? 【生】 学生回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课题一所学的内容,学生能较轻松的借助石蕊、酚酞溶液来设计实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张扬个性. (反馈与调控)设计多个方案时,由学生实际情况定是否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用石蕊或酚酞溶液都能证明,但用酚酞溶液的现象
说课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