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精选3篇)

时间:2018-05-08 07:26: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 篇一

标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为了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拼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购物、旅行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及时反馈和鼓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 篇二

标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素质,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谜题、数学推理题等,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最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思维训练、启发性教学和实际应用案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 篇三

西师版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

(2008年版修订)第七单元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126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数学学得好吗?认识这些数吗?(板书:0,1,2,3,4,5……) 生笑并读出这些数。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数吗? 学生:自然数。 教师:在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今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中来找一找。(板书:非零自然数)什么是非零自然数呢? 学生:就是不包含0的自然数,也就是1,2,3,4……(教师擦去“0”)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教师:现在给你们36个士兵,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思考。 教师:你是如何安排的呢? 学生:排成4排,每排9人。 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安排来写个算式。 生1:4×9=36。 生2:36÷4=9。 (板书两个算式) 教师:4,9,36这3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4和9相乘就得到36。 生2:36能被4和9整除。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说:4和9都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板书)大家说一遍。 教师: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我们直接用36=()×()的形式来表示。 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教师:36的因数包括哪些? 学生:1,2,3,4,6,9,12,18,36。 教师:36最小的因数是谁?最大的因数是谁? 学生: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自己。 教师:把书翻到第125页,填一填。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36的因数的? 学生:看哪些数相乘能得到36,这些数就是36的因数。 教师:反过来,36就是这些数的…… 学生:倍数。 教师:我们根据12×3=36填空:12的()倍是36,()是12的倍数。 学生:12的.3倍是36,36是12的倍数。 教师:36还是哪些数的倍数? 学生:36还是1,2,3,4,6,9,18,36的倍数。 教师: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36是它所有因数的倍数。倍数和因数是相对的,A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你能举个例吗? 学生: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 2教学例2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出示:在6,30,55中,哪些数是6的倍数?)你能判断吗? 生1:6是6的倍数。因为6=6×1。 生2:30是6的倍数。因为30÷6=5,30能被6整除。(师出示:整除) 生3:55不是6的倍数。因为55不能被6整除。 教师:我们刚才是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6的倍数的? 学生:看这个数能不能被6整除。 教师:你能在1~100的自然数里,找出7的所有倍数吗? 学生:7的倍数有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 教师:7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学生:7的最小倍数是7。 教师:那8的最小倍数呢? 学生:8的最小倍数是8。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就是它自己。 教师:我们能找到一个数的最大倍数吗? 学生:找不到。 教师:所以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 3课堂小结 教师: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零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跟我们以前学的一个知识联系非常大——那就是整除。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教师:对于倍数和因数,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吗? 三、课堂活动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家人团聚。(示范:先请1个学生上来,说出自己的学号。下面的学生中,谁的学号和他的学号有倍数或因数关系的,就跟他是一家人,请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学号和这个同学的学号的关系。) 1完成书上第127页的课堂活动 (1)第1题,先跟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多,然后请几个同学说。 (2)第2题,先独立判断,然后引起争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3)第3题,独立完成,看谁写得多。教师最后总结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作业:练习

二十六(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本案由罗建华提供) 倍数、因数(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126页。 【教学过程】   ……   教师: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你能想到哪些排列形式?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整理出下面的表格。 每排人数(人)排数(排)3611821239466教师:36人按要求分,可以有5种分法,在每一种分法中,我们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如:18×2=36,36÷2=18等)   教师:在18×2=36这个乘法算式中,3个数分别叫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18和2都叫因数,36叫积。   教师:我们就可以这样说,18是36的因数,2是36的因数或者说18和2都是36的因数。也可以这样说,36是2的倍数,也是18的倍数。   教师:在上面这个表中,你们还能找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看着表中的数据说一说。   教师: 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不能)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算式:4÷2=2,20÷4=5。   教师:在这两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引导学生说出:4对于2来说,4是2的倍数,而4对于20来说,4又是20的因数。所以不能单独说4是倍数或单独说4是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说成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只要知道谁是谁的因数时,反过来就能说谁是谁的倍数。例如:如果知道5是40的因数,就能说40是5的倍数;如果知道30是3的倍数,也就能说3是30的因数。   教师:根据上表,你知道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吗?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36的所有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能找出下列数的所有因数吗?(课件出示:12,18,30,42,20,50)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让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2的因数有:1,2,3,4,6,12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18的因数有:1,2,3,6,9,18 42的因数有:1,2,3,6,7,14,21,42   20的因数有:1,2,4,5,10,20 50的因数有:1,2,5,10,25,50   教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其他的因数在什么范围。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其他的因数比1大,比这个数本身小。   教师:这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教师: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通过列式、摆一摆或直接想的方法都可以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先找这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的因数,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来找这个数的其他因数。   教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请大家从下面几个数中,任意选出一个数,找一找它的倍数。(教师出示: 5,6,8,7,9 )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订正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把学生找到的每个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板书如下) 5的倍数: 5101520253035…… 6的倍数: 6121824303642…… 7的倍数: 7142128354249…… 8的倍数: 8162432404856…… 9的倍数: 9182736455463……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倍数时,根据要求,可以用这个数乘非0自然数。   …… 【简评:本教学片断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找1个数的倍数和找1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先通过练习,经历找1个数的因数和找1个数的倍数的过程,再归纳出一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重点分析了“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这句话的含义,用“4是2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这个事例加深学生对“相互依存”的理解。整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 (本案例由熊斌提供) 2,3,5的倍数特征(一) 第1课时2,3,5的倍数特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9~13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
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7(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