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参考教案 篇一
主题:制作手工风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和步骤。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纸张、竹条、线等。
2.提前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做好示范准备。
3.准备好相关的风筝制作视频或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介绍风筝的种类和用途,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讲解风筝制作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按照步骤制作自己的风筝。
4.学生完成风筝后,可以在操场上试飞,体验自己制作的风筝飞翔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风筝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制作风筝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参考教案 篇二
主题:植物的种植与养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需求。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种植植物所需的土壤、种子、花盆等。
2.准备相关的植物生长知识资料和图片。
3.安排好学生的分组情况,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种植和养护。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需求,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分组让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讲解种植和养护的基本方法。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种植植物,并学会如何正确浇水、施肥等养护方法。
4.学生在日常课间时间或课后,负责照看自己种植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植物种植与养护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和养护方法,还培养了他们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观察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参考教案 篇三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参考教案
1、挑战“重心” 活动思考: 科学是发现新知识;技术是解决问题,是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传达给四年级的小学生呢?做一个挑战“重心”的游戏,无需背记任何深奥的知识,只需动手操作,在动手过程中去用脑思考,即可以初步理解这些原理,从而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顶不同形状的纸板和木棍,感受物体有重心;通过用作图方法寻找物体重心并用实践检验的过程,理解物体重心的存在是有规律的。 2、通过亲手制作和调试重心玩具的过程,体验重心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遇事观察思考的习惯,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学生准备硬纸板1块、图钉1枚、螺丝帽1个、线1段、制作平衡玩具用的材料若干。 2、工具:学生准备剪刀、铅笔、尺子、砂纸。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过程 1、找一找:重心在哪里? 通过顶方形、圆形及任意形状的纸板,感受物体重心的存在;用作图法寻找不规则纸板的重心,并成功地顶起不规则形状的纸板,从而加深对物体重心的理解。通过顶不同形状的木棍,在理解纸板重心的基础上,感受立体物的重心特点。 2、做一做:“平衡玩具” 利用前述活动得到的“只要使支撑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处,物体就会平衡”的道理,动手制作平衡玩具,将已经掌握的关于重心的知识用于技术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 2、巧用小棍做游戏 活动思考: “创造力人皆有之,创造力可以培养”,是创造学的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技巧,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巧用小棍做游戏”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巧移、巧用、巧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巧用小棍建大厦”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牙签、棉签、塑料棒、吸管等小棍棒,无毒橡皮泥(或无毒手工泥、无毒劳动泥等)。 2、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活动小组,建议每小组四人。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做:巧移小棍变换图形 巧移小棍变换图形的游戏,由三组九个游戏给成。其中,属于平面变换的有三个: (1)小燕向相反方向飞行。 平行移动3根小棍的位置,小燕就向相反方向飞行了。 (2)小鱼向相反方向游动。 移动3根小棍,小鱼即向相反方向游动了。 (3)用12根小棍摆成5个正方形。 ①拿掉2根,变成2个正方形。题意要求变成2个正方形(可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依次拿掉大正方形中间的2根即可。 ②移动3根,变成3个相等的正方形。题意要求变成3个全等的正方形。图中有4个全等的正方形,想办法移动3根小棍,减少1个正方形,就可以组成3个全等的正方形了。 ③移动4根,变成10个正方形。题意要求变成10个正方形(可大小不等)。把两个小正方形的各两条边,移动到另外两个小正方形中,增加正方形的数量即可。 属于图案形象由平面变立体的活动有两个: (1)把花瓶变为立体图案。把3根小棍移到正六边形内即可。 (2)添9根小棍,摆出由3个正方体和1个正三角形组成的图案。按题意要求添9根小棍,摆出由3个正方体和1个正三角形组成的图案。在每个正六边形中添3根小棍,使其相互垂直并交于一点即可。 属于拼摆立体图形的活动有两个: (1)用6根小棍,摆成四个三角形。 (2)用12根小棍摆成六个正方形,需突破平面思维的局限。 2、拓展与延伸:巧用小棍建“大厦” 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巧用小手建大厦”的比赛。用无毒橡皮泥做连接物,用小棍插接各种建筑模型;要求作品宏伟、美观又结实。 3、从小学理财 活动思考: 而今的孩子需要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需要科学的理财教育以及通过理财教育培养起来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理财”,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孩子尽早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和品质。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有计划地做事,树立对生活、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 2、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提高全面看问题,及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 3、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简单的理财方法,和调查、访问、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策划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做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设计调查访谈问卷; 2、联系调查对象;到商场、书店、菜市场等地初步调查商品的价格; 3、清理个人零用钱; 4、准备活动用的笔和记录纸。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次关于小学生零用钱的调查 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按顺序依次进行。 (1)请同学们阅读老师推荐的“小学生零用钱调查问卷”; (2)自己设计调查访谈问卷; (3)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调查; (4)整理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5)将调查结果按要求填入排列表中。 2、拓展与延伸:做个“理财小能手” 在调查了解小学生零用钱怎么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理财,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钱财,当好自己的家。 活动分为七个步骤。 (1)自由结合组成小组,确定各人的任务; (2)联系学校、家庭附近的商场,确定市场调查的地点; (3)走进市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 (4)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 (5)小组内交流、汇报个人的理财计划,并征求同学的意见; (6)修改个人理财计划; (7)总结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收获,填入学生用书表内。 4、哪些蔬菜含有VC 活动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怎样实施研究性学习呢?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使用力所能及的办法和简单的实验材料,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办法,对问题加以解决,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检验蔬菜中维生素C的简易方法。 2、使学生在检验蔬菜里含有维生素C的实验中,体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试管、搅棒、纱布、研钵等;按四人一组配备。 2、实验材料:医用Vc药片、稀释的碘酒、淀粉、西红柿、其他蔬菜两三种、清水等。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做:检验维生素C 基本活动安排了三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学生已经比较了解的检验淀粉的实验(将淀粉制成淀粉清液,然后放人稀释的碘酒)。这个实验需要学生明确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同时应该指导学生推理分析:当碘酒滴到某种食物上颜色变为蓝色时,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在上过科学课后,这个实验一般学生都应该知道。 第二个实验,是把维生素C药片研碎后放人淀粉清液中,混合在一起进行观察。这时淀粉清液没有发生颜色变化。 第三个实验,是将碘酒放人维生素C与淀粉的混合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也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 学生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进行推理分析,说明碘酒与淀粉接触会发生颜色变化,而加人了维生素C颜色就不发生变化;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维生素C的作用。如果把三个实验综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检验维生素C的方法。 2、研究西红柿里有没有维生素C 拓展与延伸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掌握的检验方法运用到 实际中,检验食物中的维生素C。选取的典型食物是西红柿。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这是学生都比较了解的。将西红柿汁做成清液,可以认为是含有维生素C的液体。学生要根据上面的实验过程思考:需要在清液中加人淀粉,然后再滴入碘酒;如果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是西红柿清液中含有维生素C。学生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一系列的联想、推理、分析后,才能设计出检验过程,得出结果。 5 、给爷爷奶奶过生日 活动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开展关怀老年人的活动、拉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距离,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爱老,弘扬孝道,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为社会贡献、付出,在年老力衰时理应得到关怀、帮助。 2、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过程,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培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安排具体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家里老人和社区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资料。 2、准备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给老人过生日用的礼物等。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家庭调查: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 观察、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学生在家中受别人照顾惯了,只由他们自己去做调查,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制定计划后去调查,情况就会明显不同。此环节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讨论:我们能够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 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开始讨论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会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增感、意义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讨论大家的想法,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做法。 3拓展与延伸:为爷爷奶奶过生日 在此部分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做法,即给爷爷、奶奶过生日。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里的老人泛指家里的老人或社区敬老院的老人。 A确定对象。过生日的对象应是大家公认的,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没有子女或子女远离身边的老人、身有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经为社会做过突出贡献的老人等。 B思考怎样为老人过生日。这里既可从学生心理出发,比照他们过生日的做法,也要考虑一般老人的特点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可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然后小组讨论拟定一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