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集 篇一
开学第一课《写作的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高文章质量;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黑板、笔记本等;
2.范文、写作指导书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写作的重要性和魅力。
二、讲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1.写作是什么:文字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2.写作的要素:情感、思想、结构、语言等。
三、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话题,展示他们的写作作品。
四、写作指导
结合学生的作品,给予写作指导,讲解如何提升文章的质量。
五、展示范文
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
六、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不足之处。
【课堂延伸】
1.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2.鼓励学生多读书,积累写作素材和灵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集 篇二
开学第一课《经典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典名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名著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
2.如何将古典名著的思想内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黑板、笔记本等;
2.经典名著的书籍、音视频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名著的插图和片段,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经典名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1.介绍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讲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分组阅读
让学生分组阅读名著的片段或章节,展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名句赏析
讲解名著中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情感。
五、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名著中的情感和思想。
六、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享对古典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课堂延伸】
1.组织名著阅读小组,深入学习名著;
2.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集 篇三
目标:
1、 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 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 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 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从习惯开始”没有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必无效率;没有良好的习惯,何谈记性、悟性的生成和发展?没有良好的习惯,哪来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学好语文应该要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放声朗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现在小学生还做得比较好,中学生就差多了,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习惯越差。高二、高三的学生你就很少听到他们自觉地放声朗读了。有早读课的地方,早读听到的基本是外语的朗读,而语文的朗读只在一种情况下出现,那就是有老师当面督促或是有课文背诵将要检查时,这种朗读带有明显的应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以为考试不考有声朗读,不必费劲地发出声音。
其实朗读自有好处。古人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里说的是文言文的学习,那么现代文呢?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朗读可以“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还说即使是自己写的作文,也要拿出来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这就是说现代文的学习仍离不开朗读。朗读与默看比,更容易让人身心俱入,专注集中。避开学习这个功利层面,朗读还能从美学的感受上产生心理的愉悦,体验出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新课的习惯。老师教新课前,学生一定要先预习,做到:1、能流畅地读出课文;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难懂的地方,准备质疑;4、可以根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有了预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才能学得主动。
(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做好课堂笔记,老师讲的要点,一时还弄不懂的问题答案都要先记下,这将有助于自己课后复习理解和总结积累。其次做好读书的笔记,可以写在书上(自己的书),也可以写到笔记本上。可以是抄录的词语运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赏析点评。俗话说得好“好头脑子,不如懒笔头子”,有时听过、看过,却不如“记过”。笔记可以长自己的记性。
(四)勤用工具书的习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学生这两本工具书应必备,条件好的还可以置办一些其他的工具书。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词,要勤查,不要想当然。例如高中语文课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处:“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这里“龟”是个易读字,“龟裂片”一词,结合实物,虽带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过去,错读产生了!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这里“龟”有两个读音,前读“guī”后读“jūn”,又认识了一个古地名“龟池”的读音。俗话说“平时学习懒一懒,考试分数减一减”,你容易错的,也是考试容易考的,为什么不勤用工具书呢?
(五)思考和说话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怕回答问题,总是等老师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学虽然对答案有所知,却怕当众说话。口语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说话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个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优于那些公众场合说话少的人,这也是“用进废退”的道理。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不爱讲话,有的即使说话声音也小,语文课常处于沉闷状态,这是一定要改变的。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七、学好语文的意义
学好语文,高考有门;
学好语文,事业有成;
学好语文,人上之人;
八、总结
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语文三性记性悟性灵性
语文境界要学会学能学
语文学习习惯十个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集 篇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