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22金子
22 金子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10个,会读二类生字7个,重点读好翘舌音“若、软、茸”前鼻音“盆”。用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的方法解释“蜂拥而至、倾盆大雨”,用重点词突破的方法理解“一无所获、若有所悟”等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用叙述的语气朗读课文。 3、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 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懂得要靠聪明才智和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第二小节,通过圈画词语体会彼得的勤劳品质,并围绕第六小节展开想象,体会彼得付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抓关键词“真金”、“我的金子”理解彼得获得的启迪,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分享人物成功的快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10个,会读二类生字7个,重点读好翘舌音“若、软、茸”前鼻音“盆”。用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的方法解释“蜂拥而至、倾盆大雨”,用重点词突破的方法理解“一无所获、若有所悟”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用叙述的语气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初读,整体。 1、读题。强调“金”读前鼻音。 2、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儿?文中的淘金者是谁?他淘到金子了吗?自读课文。 3、讨论: ppt萨文河畔 彼得·弗雷特(读准人名和地名) 二、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ppt读准带下划线的字,注意它的读音。 甘心 附近 松软 谋生 唯一 装扮 倾盆大雨 坑坑洼洼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若有所悟 扫兴 淘金 冲刷 挖掘 即将 娇艳 2、学习音难字: (1) “装扮倾盆大雨”形声字,声旁为“分”的,大都读前鼻音如:“粉、份、纷”。 (2) “坑坑洼洼”的“坑”也是这种情况,声旁为“亢”,大都读后鼻音如:“杭、抗”。 (3) “软、若”都是翘舌音,发音要到位。 3、指名领读,齐读。 二、三读课文,学习重点词义: (一)进反义词训练:(ppt) 1、近义词训练: 装扮—— 娇艳—— 即将—— (提示: 找近义词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字想。 ) 2、反义词训练: 附近—— 松软—— 希望—— 坑坑洼洼—— (提示:后两个词文章中有答案,找找看。 ) 3、小结:能准确地找到一个词的近、反义词就能明白它的词意。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重点词的意思。 1、理解“若有所悟”: (1)“若”好像,“悟”:明白。用字义相加法解释整个词的意思。 (2) 看到了?明白了什么?读读课文4、5小节。 A、看到了什么?“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指导读好翘舌音“茸”) B、悟出了什么?“很肥沃”,“用来种花,会成功” C、讨论,彼得心目中的成功是什么?(获得财富。) (3)小结:联系文章说说词意,要想真正理解词意还得联系上下文体会。 2、理解“倾盆大雨” (1)下面咱们就用刚才学习的字义相加法解释“倾盆大雨”。 “倾”倒出。 (2)同样的词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释,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解释。(出示课文片段)“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3)这么大的雨你还会用什么词形容它?说近义词。(滂沱大雨、瓢泼大雨、暴雨如注、狂风暴雨) 3、“蜂拥而至”:这个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出示图片蜂群、人群) (1)结合图片理解。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像蜜蜂一样来到这里,形容人数很多,来势凶猛。) (2)过渡:有些词语呀,本身就在描述一幅画面,咱们在读的时候呀,要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词所描绘的画面,这样才能把词读好,读得有感情。 三、四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写事的文章基本上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往往还结合着时间的转变或者地点的变化。这篇文章就有着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就像放电影一样,时间变化了,镜头就会相应的切换,这就是我们分段的切入点。默读,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分段。 2、讨论,“六个月后”、“五年以后”。 第一段(1——2小节) 第二段(3——6小节) 第三段(7小节) 四、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小节。 2、讲淘金的小知识:他们把泥土和石块放进铁盘中,然后放进一半的水,再慢慢地晃动,直到绝大部分泥土和水都晃出去后,让金子沉下去,把上面的沙子淘掉,就剩下金子了。这是寻找小块金子的一个很好的办法。(Ppt淘金图,古诗“吹尽黄沙始见金。”) 3、金子就是财富,拥有了金子就拥有了财富。所以淘金者怀揣发财的梦想来到萨文河畔,结果如何呢?(一无所获、扫兴而归) (1)“扫兴”? 4、我们的主人翁呢? (1)甘心:称心满意。“不甘心”? (2)出示句子体会不甘心的具体表现,读。 “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 A 、“默默地挖掘着、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他的这种想法和这些做法就叫做“不甘心”。由此,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那些蜂拥而至的人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B、再读片断按提示读通顺,读出感情。 五、课作:大册p58一、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