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鸿门宴》这一段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知识导入
教师可以从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开始,向学生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以及统一后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后续讲解“鸿门宴”事件做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鸿门宴”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详细介绍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争夺天下的过程,以及刘邦如何利用“鸿门宴”成功地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2. 分析“鸿门宴”事件对历史的影响:讲解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鸿门宴”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与“鸿门宴”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项羽、刘邦等人物,模拟“鸿门宴”现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经过和背后的政治斗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鸿门宴”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并给予奖励。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加深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鸿门宴”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会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知识导入
教师可以播放介绍秦始皇和项羽、刘邦等人物的视频或PPT,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事件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鸿门宴”事件的经过和场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鸿门宴”当时的情景和人物形象。
2. 分析“鸿门宴”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讨论项羽、刘邦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天下的过程,以及“鸿门宴”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鸿门宴”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鸿门宴”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鸿门宴”事件的读后感,加深他们对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2. 利用在线问答平台或微信公众号进行课后答疑,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鸿门宴”事件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会“鸿门宴”事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水平。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2: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结果呢?
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
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
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准确认读
1、学生听一遍录音,教师强调一些难字的读音。
本文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文中难读字有: 飨(xiǎng)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四、提要: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学生先概述课文内容,然后梳理(板书):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板书)
范增献计
宴会前 项伯夜访 起因
(1、2) 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刘邦请罪
宴会中 范增举玦
(3、4) 项庄舞剑 经过
樊哙闯帐
刘邦离席
宴会后 张良献礼 结果
(5~7) 无伤被诛
互动设计:
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点拨: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第三部分:(5~7)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王”“纳”等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能阐述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方法;能在赏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性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难点】:
能对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
能阐释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及其效果。
【教具】:
板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基本疏通了本文的字词,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同学们都知道,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具有序幕的地位,然而有人说,鸿门宴虽然是楚汉相争的开端,却早就能看出最后的结局是谁胜谁负。学完今天的课,也许对此,我们会有自己的答案。
二、分阵营
既然鸿门宴是场饭局,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参加了这场饭局呢?
(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项庄)
谁和谁是统一战线的呢?
(刘邦、张良、樊哙:刘邦阵营)
(项羽、范增、项庄:项羽阵营)
我们似乎遇到了一个问题:项伯到底应该划分到哪个阵营?是应该归入到项羽队?还是刘邦队?如果划分到刘邦队。为什么?(因为他帮助过刘邦)怎么帮的呢?(一是通告消息,二是在宴会上“以身翼蔽沛公”什么叫“翼蔽”沛公,说明项伯对刘邦是真心的)
那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呢?什么理由?
三、析刘邦
(项伯和张良有交情)这个交情怎么样?靠得住吗?你能找到依据吗?(项伯杀人,张良“活”之,有救命之恩)
这个交情看起来蛮牢靠的,那同学们,你们觉得项伯是不是完全卖张良面子,才帮刘邦的?刘邦自己有没有发挥作用呢?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邦的个人行为促使项伯帮助他呢?
1、兄事之。
2、约为婚姻。
3、说了一番话
A吾入关……而待将军(陈述事实,有说服力)
B所以遣将守关……非常也(偷梁换柱,半真半假)
C日夜望将军至(说谎,全假)
刘邦的话是虚实结合,真假参半,最让人难以琢磨,但想想又有道理,所以能让项伯选择相信刘邦的话。
如果是你,你能说出这三句话吗?为什么刘邦能说出这样的话?
(刘邦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虚伪善变、工于心计的人)
四、析项羽
那这样讲起来,刘邦买住了项伯,项伯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内奸。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以及最后败给刘邦,都要怪项伯咯?项伯是不是应该承担所有责任?项羽自己应不应该承担部分责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左右讨论下,你从本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依据。如果你没有依据乱讲,那项羽要生气的,项羽的粉丝也要生气的,所以我们讲话要有理有据。
闻知刘邦拒关欲王关中,即大怒欲攻之。(性格暴躁/率真)
项伯夜见沛公而不追究项伯,反听信项伯之言。(头脑简单/直率单纯)
暴露曹无伤。(幼稚/单纯)
范增数次暗示(数目项王)而不应。(妇人之仁/仁慈)
樊哙入帐,杀气颇重,却壮士呼之。赐之酒食。(敌友不分/爱惜勇士)
刘邦逃走而不追。(犹豫迟疑/仁慈大度)
我们从这些事情当中,分析发现,项羽自己在这次历史事件中错事了多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以致养虎遗患,兵败垓下。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事情中分析下项羽的性格?
我们这样分析项羽的性格,实际上潜意识里是站在胜利者的立场上,说项羽这么笨笨的,蠢蠢的,好无能。可是我要说,我就喜欢这样的项羽,你能认可我的观点吗。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你觉得文中项羽的哪些言语哪些行为能让你觉得喜欢他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看项羽,发现他变可爱了;那我们现在回头,也换一个角度看刘邦,会发现刘邦就变了,变可怕了。
五、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鸿门宴》,分析项羽、刘邦的任务性格,透过任务性格,感知人物形象,也在此过程中,尝试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我们发现,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阅读过程中,也能多多做这样的思考。今天的作业是完成学案(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