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精简4篇)

时间:2016-06-06 07:1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 篇一

音程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在五线谱中,音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纯音程和变音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纯音程。纯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没有任何半音的距离,这种音程非常清晰、纯净,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在五线谱中,常见的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等。以C音为例,C-D是纯二度,C-E是纯三度,C-F是纯四度,C-G是纯五度,C-A是纯六度,C-B是纯七度,C-C是纯八度。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变音程。变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存在半音的距离,这种音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会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感觉。在五线谱中,常见的变音程包括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等。以C音为例,C-Db是小二度,C-D是大二度,C-Eb是小三度,C-E是大三度,C-F是纯四度,C-F#是增四度,C-G是纯五度,C-Ab是小六度,C-A是大六度,C-Bb是小七度,C-B是大七度。

除了了解不同音程的名称和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音程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它们的音程特征。比如,纯五度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音程,常用于和弦的构建;而增四度和减五度则具有一定的紧张感,常出现在悬挂和弦中。掌握这些音程特征有助于我们在演奏和创作音乐时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达。

总的来说,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是学习音乐理论和乐谱阅读的基础,通过了解不同音程的名称、表现形式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演奏和创作能力。希望大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音程这一重要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巧。

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 篇二

音程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乐理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实际演奏和创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五线谱中,音程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础,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通过五线谱学习音程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五线谱中音程的表示方式。在五线谱中,音程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即音符之间的线数和间隔。不同的音程有不同的线数和间隔,通过观察五线谱上的音符位置和符号可以快速识别出不同的音程类型。

其次,我们需要熟悉常见的音程名称和特征。在学习音程基础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常见音程的名称和特征,比如纯五度、纯四度、小三度、大三度等。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识别和演奏不同的音程,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除了了解音程的名称和特征,我们还需要在实际演奏中多加练习。通过在钢琴、吉他等乐器上反复练习音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音程的音高和音色,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创作音乐时运用音程的知识,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通过了解不同音程的名称、表现形式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巧。希望大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重视音程这一重要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和表现能力。

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 篇三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 篇四

  一、音程

  在音乐体系众多的音。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叫音程。(实际上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音程中的两个音,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称,低音叫做“根音”(也叫下方音)、高音叫做“冠音”(也叫做上方音)。

  曲调音程“根音”与“冠音”先后发出的关系,叫做“曲调音程”(也叫旋律音程)。

  谱例1:

  曲调音程分别有“上行”、“下行”、和“平行”。在谱面上书写要根据发音的先后次序来书写。

  谱例2:

  和声音程“根音”和“冠音”同时发出声音叫做“和声音程”。

  谱例3:

  和声音程在谱面上标画的时候上下两个音一定要对齐。(注:二度音是不能对齐的,也对不齐,只能错开写,但是应该低音在左边,高音在右边。)

  音程的读法上行的曲调音程与和声音程都要从低读到高(也就是从根音读到冠音)。而下行的.曲调音程和平行的的曲调音程一定要读出走向。比如说:从G到下面的B,或者是从E平行到E,等等。

  度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计量单位。比如说量长度的有公里、米、厘米、尺、寸,重量单位有斤、两等等。

  音程同样也有一个度量单位,这就是“度”,也叫做“度数”。

  其中还包含着“音”也叫做“音数”。音程的大小名称都是由“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五线谱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是一度。两个音同在一条线上,或者同在一个间里的时候,这两个音的音程关系叫做“一度”,或者叫做:“同度”。

  二、二度

  如果两个音,一个在线上,另一个音在紧挨这个音的间里,那末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叫做:“二度”。

  如果两个音都在线上,而且是最近的两条线上,或者是两个音同样在两条最近的间里,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就叫做:“三度”。就是音程的度数。也就是两个音中间相距有多少个音级。

  谱例1:

  音数

  音程的构成,除了“度数”还包含有“音数”。

  音数是指两个音级之间包含着多少个半音。

  音数是由分数来表示的:“1”表示是全音、“1/2”表示是半音、“1.1/2”表示一个全音加上一个半音。

  辨别音程的关系,就是要根据两音之间的“度数”和两音之间包含的“音数来确定,为了音程的完整性,我们还需要在“度数”和“音数”的前面再加说明性的五个字:大、小、增、减、纯,分别用在不同的音程上。下面举例说明: 音数是0的“一度”叫做“纯一度”它们是同度。比如:C-C D-D E-E F-F G-G A-A B-B 。

  谱例2:

  下面面紧接着是“小二度”,它的音数是1/2的小二度,而音数为1的二度叫“大二度”。在自然音阶里 E - F 、 B - C 是“小二度”(半音),其它两音相邻的音程关系都是“大二度”。

  三、 音程的变化

  音程的度数不变,只是增加或减少音程的音数,是音程扩大或缩小,叫音程的变化。

  如何使音程的度数不变,而增加或减少音数。一种方法是将上方音升高或将下方音降低,使音程音数增加;另一种是将上方音降低或将下方音升高,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扩大音程就是升高上方音或降低下方音,使之增加音数而度数不变。

  A、增加变化半音:上方音升高或下方音降低半音。

  B、 增加变化全音:同时升高上方音降低下方音,或重升上方音,或重降下方音。

  缩小音程:就是降低上方音或升高下方音,使之减少音数而度数不变。

  A、减少变化半音:上方音降低半音或下方音升高半音。

  B、 减少变化全音:同时降低上方音升高下方音,或重降上方音,或重升下方音。

  音数不变的音程:同时升高或降低上方音和下方音,是音程的音数不变。

  音程的变化

  A、大音程:小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大音程。

  B、 小音程:大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小音程。

  C、 增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增音程。

  D、减音程:纯音程、小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减音程。

  E、 倍增音程:增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倍增音程

  F、 倍减音程:减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倍减音程。

  四、和弦

  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三个以上不同高度乐音的结合,叫做和弦。这里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和弦,中文数字标记音程的标记方式。

  1、原位三和弦:三个音由低到高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叫原位三和弦。

  原位大三和弦:根音距三音为大三度,三音距五音为小三度,根音距五音为纯五度,用大3标记。

  原位小三和弦:根音距三音为小三度,三音距五音为大三度,根音距五音为纯五度,以小3标记:

  原位增三和弦:根音距三音为大三度,三音距五音为大三度,根音距五音为增五度,以增3标记

  原位减三和弦:根音距三音为小三度,三音距五音为小三度,根音距五音为减三度以减3标记

  2、原位七和弦:四个乐音由低到高,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

  原位大小七和弦:原位大三和弦五音上方叠置一个小三度音的和弦,以大小7标记

  原位大七和弦:原位大三和弦五音上方叠置一个大三度音的和弦,以大7标记

  原位三和弦五音上方叠置一个小三度音的和弦,以小7标记

  原位减三和弦五音上方叠置一个大三度音的和弦,以减小7标记

  原位减三和弦五音上方叠置一个小三度音的和弦,以减7标记

  3、 转位三和弦:以和弦根音之外的其他音为低音的和弦,叫转位和弦,三和弦由两个转位。

  六和弦:以三音为低音的和弦是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因低音于上方的根音构成六度,故称六和弦,用数字6标记:

  四六和弦:以五音为低音的和弦是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因低音与上方的根音构成四度,于上方的三音构成六度,故称四六和弦,

  4、 转位七和弦:以低音与上方七度音及低音与上方根音构成的音程。

  有三个转位

  五六和弦:以三音为低音的和弦是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因低音与上方的七音构成五度,与上方的根音构成六度,故称五六和弦。

  三四和弦:以五音为低音的和弦是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因低音与上方的七音构成三音,与上方的根音构成四度。

  二和弦:以七音为低音的和弦是七和弦的第三转位,因低音与上方的根音构成二度,故称二和弦,用数字2标记。

  5、 高叠和弦:

  由五个音叠置而成的和弦,叫九和弦。

  由六个音叠置而成的和弦,叫十一和弦。

  由七个音叠置而成的和弦,叫十三和弦。

五线谱音程基础知识(精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