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下面将从目标确定、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和评估四个方面,介绍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方法。
首先,目标确定是制定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在确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可以从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同时,目标应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性,以便后续评估和调整。
其次,资源配置是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教学需要合理配置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确定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并制定采购计划。同时,还需要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设计是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设计阶段,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开展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作业和测验系统进行学生作业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最后,评估是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学习成绩分析等方法。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总结经验和改进实施方案,以推动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应从目标确定、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和评估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篇二: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
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是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编写实施方案时,可以从需求调研、目标制定、资源筹备、教学设计和评估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首先,需求调研是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和需求,确定实施方案的切入点和重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同时,还要了解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的现状,为后续资源筹备做好准备。
其次,目标制定是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应既符合学校的发展需求,又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性。可以从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目标的制定应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为信息化教学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资源筹备是实施方案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教学需要合理配置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确定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并制定采购计划。同时,还要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设计是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设计阶段,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开展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作业和测验系统进行学生作业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最后,评估是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学习成绩分析等方法。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总结经验和改进实施方案,以推动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需要考虑需求调研、目标制定、资源筹备、教学设计和评估五个方面。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 篇三
信息化教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
一、概述
1.项目名称:“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2.申报学校概况
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由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双重管理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4000㎡。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2427人。77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65.2%,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58%,省级优秀老师1 人,市级教学能手2
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学校校长及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黄丽萍同志2011年被评为郴州市优秀校长及市级骨干教师,由她所主持研讨的省级课题《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获省级优秀奖,市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
学校自创建以来,就
确立了“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让学生抬起头来做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办校十余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级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市优秀教研组(语文)、市新课程改革样板校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与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013年,学校成立了电教中心,目前,学校拥有2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3间教室安装“班班通”多媒体设备,30余台教学办公计算机,学校教师人均手提电脑1台,学校还拥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校园网络中心等信息化设施,从硬件上保证了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自“十五”以来,连续承担省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化课题,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十·五”课题《小学自然课件的开发》获省二奖,“十一·五”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十二·五”《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全校形成了崇尚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和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培养一大批信息化素养优良的科研型教师。
3.试点工作目标、内容和期限
(1)工作目标
①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②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③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工作内容
①“微课程”资源库建设。以语文学科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以认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学科知识为切入点,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整理与运用,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库。
②“微课程”发布平台建设。在“微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以校园网站,移动校讯通平台为切入点,建立“微课程”发布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③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微课程”的需求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④“微课程”的使用。引导学生通过 ”微课程”使用,逐步形成“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课程”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般策略。
⑤通过对“微课程”建设与运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研究,探寻“微课程”在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所起的积极作用。
⑥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实现“微课程”建设与运用的社会效益。
(3)工作期限
“微课程”建设与使用的研究,预计试点研究工作期限为三年,即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
4.试点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
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应用,预计三年学校需要研究经费100万左右,其中硬件设置预计60万,占60%,软件设置预计30万,占30%,课题研讨,人员培训,观摩学习,组织实施预计10万,占10%。其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公用经费,预计教育信息化经费占教育公用经费的30%
二、试点项目立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选题背景
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我们认为,微型课程是一个小容量的学习专题,这个专题或是学科课程相对独立的某个单元、某个概念、某项技能,或是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或是某一个知识领域的探究活动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微型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若干微型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某个知识或形成某项技能。
微课发展到现在,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然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却也发现“微课程”建设与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微课程”建设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微课面言,目前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而就整个微课教学资源来说,非常的零散,还未真正成型,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资源或平台,供教师们借鉴参考。二是一些中小学生教育网站,尽管具有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等视频教育资源,但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重复的学习。学生无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2014年5月,我们就目前网络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我们在我校四,五年级抽取6个班级,调查家庭能上网的学生300人。调查问题有三个:你是否在常上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你是否在网上收看过教学视频?你是否在网上查阅过学习资料?回答“是”的比例分别为16.5%、10.7%、30.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网络教育方面还只局限于查阅资料,而对专题网站学习,观看教学视频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则是微乎其微。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我们的设想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趣、更有效的开展“个性化”、“主动性”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试点工作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所代替。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历经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探索过程,并因此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最终形成知识与技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呢?微课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它既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又能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3.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其次,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并已初见成效,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微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运用,以及微课程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作为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课题研究团队,能够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观察与研讨,以确保试点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
(1) 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2) 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3) 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试点工作实施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应用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研究领域,因此,在试点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刻保持与最前缘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一致,以便更好地促进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