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拓展思维、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分数图形卡片等。
2. 教材准备:《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分数的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分数,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分数的意义。
2. 新课呈现(15分钟)
a.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被等分的情况。
b.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分组探究(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并要求他们将这些实物均分给组内成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总结均分的过程,并运用分数的概念解释。
4. 基础训练(15分钟)
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读、写和比较等基本技能。
5. 拓展延伸(15分钟)
通过课件上的拓展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运算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设计分数游戏等。
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拓展思维、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卡片等。
2. 教材准备:《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实物和卡片展示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实物被等分的情况。
2. 情景化教学(20分钟)
a.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情境故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被等分的情况。
b.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实物和卡片,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操作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 教材展示(15分钟)
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读、写和比较分数,并引导学生探究和总结分数比较的规律。
4. 分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问题和任务,如分析和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设计分数的运算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5分钟)
通过课外实例和教材的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运算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设计分数应用场景等。
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四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而它们又在学习分数的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上。而教学难点则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我的设想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
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
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课具体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首先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数的一些知识说给大家
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
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 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
,揭示课题
我的设想是通过小结
,既能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
,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我是这样小结
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分数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概念的教学是分数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把分数概念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开始。学习本教材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是“平均分”,但对于单位“1”的认识还局限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之内。因此,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基础。
鉴于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
这样的三维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究—观察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在学法上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以“激趣导入,唤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联系,强化训练——课堂总结
,全面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一)悬疑激趣、唤醒已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支撑和推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我在导课环节将“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个成语引入课堂。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成语所隐含的分数吗?在学生正确回答完后,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的旧知,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我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图,请学生说出各部分分别代表几分之几。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我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课件出示6只熊猫提问学生,你能平均分吗?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表示呢?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我们可以把6只熊猫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的1/6;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3;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2。我们把6只熊猫组成的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单位“1”,并引导学生区分单位“1”和平时的自然数1的不同,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老师设疑:你能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8个正方体,自己创造一些分数吗?你还能用分数表示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数,也准确说出了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单位“1”和“平均分”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的含义,老师综合学生回答,概括总结
出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对分数单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使本节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有梯度、难易适度、适时适量。
基本练习:看图读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宣传。
提高练习:猜一猜活动。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从第二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二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学生顺利完成后,我顺应学生的想法提问,同样都是1/6,为什么两次的小棒总数不同呢?学生在辨析中明确: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时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体味单位“1”的变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
,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
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
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
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
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
,全面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