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精选6篇】

时间:2012-07-08 09:41: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活动名称:探索植物的奥秘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工具。

3. 准备一些绳子、纸板、颜料等材料。

4. 准备一些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实践探索(30分钟):

a.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份植物标本。

b. 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植物标本的细节,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c.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d.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尝试回答一些问题,如:这个植物是哪一部分?它的功能是什么?

3. 实验活动(30分钟):

a. 学生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植物模型,并给模型上色。

b. 学生根据模型的形状和颜色,猜测出它的植物名称。

c. 学生用绳子将模型挂起来,观察它在空气中的摆动情况。

d.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 活动总结(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收获,提醒学生要保护好我们的植物朋友。

四、活动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多的植物观察活动,记录下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变化。

2. 学生可制作一个植物相册,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图片和相关的知识整理起来。

3. 学生可参观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篇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活动名称:探索科学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2. 准备一些常见的食材和物品(如盐、糖、水杯等)。

3. 准备一些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让他们猜测实验的结果和原理。

2. 实验探索(30分钟):

a.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份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b.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情况。

c.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原理,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d. 学生尝试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实验创新(30分钟):

a.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

b.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并按照自己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c. 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情况,讨论实验的原理和启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 活动总结(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学生可参加科学竞赛或科学展览,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创新思维。

3. 学生可阅读科学故事书籍,拓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习,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四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