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臵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臵”。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臵,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xx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一) 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 与发现 (一)、(二)、(三))
(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 (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 与 角 (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栽蒜苗一、二、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 教材特点:
1、 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 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 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 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 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第二单元 :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②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
第一环节 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 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及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
教学准备:
作业纸、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练习导入:
听说我们正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青蛙博士要来考考我们,你们敢接受它的挑战吗?请看屏幕:
120÷40= 320÷80= 540÷90= 140÷70= 540÷60= 100÷20=
(前面2道题找学生回答,看来很多同学都想接受挑战,那么我们下面开启抢答模式!最后一道一题抢答完毕,提问:以最后一道题为例你们是怎么这么快算出来的?生:因为10÷2=5,所以100÷20=5。为什么呢,哦,解释不清是吧!不着急,今天这节课的过后,你就会明白了。)今天的学习之旅我们就从这道除法算式正式开始吧!
探索规律:
观察发现、提出猜想
多媒体出示例7空表格。我们先把刚才的除法算式填写到这个表格中来。请同学们观察表格。
序号
被除数
除数
除法算式
商
1
100
20
100÷20
5
2
100×2
20×2
3
100×4
20×4
4
100÷2
20÷2
5
100÷4
20÷4
(1、先出示第一行,填入表格的同时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出示第2行前两空,从表格中你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和商吗?指名回答完成;3、第3、4、5行,先让学生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写出除法算式和商。)
比较每次算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商一直都是5)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先仔细观察表格1分钟,再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组织反馈,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如下:
通过第2、3行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通过第4、5行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谈话: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意思不变,怎样表达?自己先试着在小组厘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谈话:数学要求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
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总结的规律是从100÷20=5的变化中发现的,那么在别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另外一个相同的数是否都成立呢?我们一起动手验证一下吧!请大家参考例7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没有变化。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李分别介绍自己举例验证的结果。反馈展示(实物投影):你们所举的列子能说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学生提出并板书:0除外,为什么说清楚)(先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边展示边评价:他们的举例有效地验证了我们的总结是正确的。然后展示一名同学的反例,咦,这里出现了问题,他的举例发现了另外一种我们一直忽略的现象0不成立。记录下这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字和算式。正因为有他的缜密思考,才完善了我们的规律。掌声向他表示感谢!)
阶段总结、提炼学法
规律得到了,齐读。谁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发现、完善这一规律的?(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数学家的故事(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巩固提升:
(一)、规律的运用
完成第23页“练一练”。
出示表格并提问:表中后面所列的这些算式和第一道算式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数)?谈话:请你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应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填出后面的题。请同学回答,并说一说得出商的思考过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商不变……)
“练一练”
先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商。
被除数
30
30×3
30×10
30÷2
30÷3
除数
6
6×3
6×10
6÷2
6÷3
商
5
根据36÷12=3判断对错(说说如何改正)
(1)、(36×2)÷(12÷2)=3 ( )
(2)、(36×0)÷(12×5)=3 ( )
(3)、(36÷4)÷(12÷4)=3 ( )
通过本组题的判断,你觉得我们在运用刚才总结的规律时,必须紧紧抓住哪些关键词!(同乘、同除、相同的数、0除外)
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空
(1)、100÷25=(100×4)÷(25×□)=400÷100
(2)、120÷24=(120÷□)÷(24÷6)=20÷4
(3)、120÷30=(120÷10)÷(30÷□)=12÷3
4、根据每组第1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或者除数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规律的逆运用,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先除以同一个数再乘同一个数其实可以看成同乘一个相同的分数!!六年级我们会学到的。)
5、下面是新明乡3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钱数:
星光小学
东山小学
李庄小学
所付的钱/元
900
300
600
数量/个
45
15
30
他们所购买的计算器价格相同吗?请口答并说明理由!
三种可能:(1)、计算;(2)、观察比较发现;(3)、算式沟通联系。
全课总结
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只有不变吗?(还有变化)什么不变?什么改变?怎样改变的?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 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在变与不变中,数学展示了他独特的魅力,引得无数人为他痴迷!
3、今天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除法中,还有可能出现余数。那么在使用这一规律时,余数变不变呢?怎么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课后大家积极探索,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2、根据36÷12=3判断对错(说说如何修改)
(1)、(36×2)÷(12÷2)=3 ( )
(2)、(36×0)÷(12×5)=3 ( )
(3)、(36÷4)÷(12÷4)=3 ( )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空
(1)、100÷25=(100×4)÷(25×□)
(2)、120÷24=(120÷□)÷(24÷6)
(3)、120÷30=120÷□
4、根据每组第1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或者除数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5、下面是新明乡3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钱数:
星光小学
东山小学
李庄小学
所付的钱/元
900
300
600
数量/个
45
15
30
他们所购买的计算器价格相同吗?口答并说明理由!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操作画圆等活动,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并知道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圆规、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A4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寻宝游戏:
师:小胖得到一张纸条,宝物藏在距离小胖3米远的地方。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小胖,这个宝物在哪儿呢?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纸上1cm表示1m,请你表示出距离小胖3m远的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2、对比认识:
师:图形不同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确定他们大小所需要的数据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圆的大小究竟是谁确定的呢?
二、尝试画圆,揭示圆的本质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
师:请你在空白纸上,画出3个圆,可以同样大,也可以画3个大小不一,边画边体会,圆的大小有谁确定?
师:要画出大小一样的圆,有什么窍门,怎么样保证画出的圆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只要保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画出的圆大小就一样的,同意吗?
师: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窍门?
师:圆规开口的两个脚或者两个针尖的距离不一样。
师:这样看来,圆的大小是谁确定的呢?
师:圆规开口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就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在这里,圆规两脚的距离,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书空)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他表示出来吗?(呈现作品
师:像这样,一端在圆的中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数学中把他叫做什么?
师:中间这个点叫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0与圆上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
师:找到圆心O,标上半径r。
总结:现在看来,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探究圆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师: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认识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师:先解决第一问题,半径真有无数条吗?
师: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都相等吗?拿出理由啦,没有理由的都只能成为猜想。
师总结:得出结论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里面半径都相等。
3、深化对比
真因为这样,2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了“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指,同长呢?正因为一中同长,虽然有无数条半径,但只要几条就能知道圆的大小?
师:难道以前的这些图形不是一中同长吗?
4、认识直径
师:在圆里面,除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找一个圆画出心目中的直径。
展示作品:直径
师:是不是圆里面的随便画一条就是直径?怎样的线段是直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师:穿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猜猜直径有什么特点?
师:直径有无数条我们就不在研究了,和我们刚才的半径无数条的想法差不多,那为什么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呢?除了测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说明?
师:同一个圆里面,直径是半径的2倍。
想圆猜物。
师:那我就来点线索,当我线索出来的时候,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带的是什么?
半径:15cm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你找到圆了吗?他指完了,还有别的圆的,你可以继续补充?
师:哪根针转出的圆大?
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既然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他在没有圆的地方,他发现了3个动态的圆,这就是数学的洞察力。
直径:135cm
师:数据太大了,我再给点提示。
师:全球最大的摩天轮,知道在哪儿吗?伦敦眼,杨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专门跑了一趟伦敦,拍了张照片我就回来了。话说那天去啊,杨老师和杨老师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就给杨老师出了一道题,他说我们俩这次做摩天轮分开来坐,而且坐得越远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儿?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儿?
原来我在直径的那里,他在直径的那里。
师:当我们把这些线段连起来,圆里面发现了许多的线段,仔细发现,哪条线段最长?(直径最长:原来小小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直径是一个圆里面最长的线段)
总结回顾
师:最后,千金难买回头看,距离小胖3米的宝物为什么是圆呢?又真的是圆吗?
师:你能说说球和圆有什么区别?
学习到这儿,我们的数学课将要结束了,杨老师希望在座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圆,了解更多圆的奥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师举例动态的圆: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泛起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圆。(媒体展示动态的圆)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
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利用线、图钉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
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怎么画圆的?
比较各种方法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最标准?(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法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
(板书:定圆心、定半径、绕一周)
老师示范画圆
小结:
在圆中固定的那一个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O都有相等的长度,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圆心和半径)
(三)尝试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画的过程
同桌相互检验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那这两个圆呢?
这两个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因为它们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习九。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引入新课
1、口算:20×40= 130×50= 100×90= 2100×3= 3000÷6= 4×23= 2100÷7= 28×3=20xx×7= 50×6= 800×5= 720+58=
2、估算: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3、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1、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2、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3)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检测自学效果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四、达标检测
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a1800米b1200米c1500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第63页8、9、10、11、12。
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三、与小动物交朋友: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队伍一排一排的排得多整齐呀!它们好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你说它的位置在哪里?说得对,它就成为你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第( )组,第( )个;第( )列,第( )行
四、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 组第 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开始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问:要说清小朋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
让每个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3、游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注意把话说完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如果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判断,看站得对不对?
四、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
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
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1)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小青在第3组第2个就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像这样(3,4)我们可以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说一说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观察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小组讨论)
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向的数,这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数对时横向从左往右看,纵向从下往上看。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4)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两个数据。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方式:
用两个数据a 和b 记(a ,b),
a表示: 列,
b表示: 行
五、学校附近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游乐场的平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七、知识窗: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八、走进电影院: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 :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 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 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醒: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小红和小明去看电影。小红的票是:2排6座;小明的票是:5排9座 。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们该怎样找呢?
九、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只告诉他们一些磁砖的位置。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9,3)(3,4)(7,4)(11,4)(5,5)(9,5)(7,6)
十、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战争中确定对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想、说、做的机会,允许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摩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不直接给出平角和周角的定义,而是通过转动活动的角,让学生讨论:当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和当两条边完全重合时所形成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积极的思辩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了平角和周角的定义,真正掌握了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背景分析:
《平角和周角》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章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对锐角、直角和钝角有了一个表象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让学生转动活动的角来认识平角和周角,从中体会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接受能力而言,四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记住直观可见的事物和通过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本课中的我特意设计一个“转转转”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转动活动角感受角的形成过程,认识平角、周角。进一步加深对几种常见角的认识,掌握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渗透事物间是变化的,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章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一看、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去玩吗?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不过在玩的过程中要思考一个问题:你发现了哪些角?播放一段录像后让学生说一说。
2、转一转、说一说。
(1)让学生拿出活动的角,并说一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能用这个活动的角分别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吗?先同桌试一试,然后找学生分别进行演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
(1)刚才大家分别转出了锐角、直角、钝角,如果继续往下转,当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所得到的图形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播放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平角的概念。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角?
2、认识周角。
(1)讨论:如果继续往下转,当两条边完全重合时所形成的图形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2)播放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周角的概念。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周角?
3、认识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按照角的大小排列顺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游戏:我说你做。
(1)老师说出各种角,学生用手中活动的角依次转出来。
(2)老师用活动的角转出各种角,学生分别说出这是什么角。
(3)同桌互相玩这个游戏。
2、找一找。
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奥运会男子单杠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角?
3、游戏:猜猜看。
让学生分别猜出钟表2点、3点、5点、6点、12点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成什么角,学生猜完后教师将隐藏的答案拉出,猜对时全班同学鼓掌,猜错时全班同学拍桌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游戏:转转转。
(1)转出直角。
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口令:“向右转”,教师边说边伸出右胳膊做示范,让学生观察转出了什么角?(直角)然后让全班同学集体试一试。
(2)转出平角。
老师发令:“向右转,再向右转”让学生说说两次向右转之后你转出了什么角?还可以怎样发令也能转出平角呢?(两次向左转、一次向后转)
(3)转出周角。
讨论:怎样发令才能转出周角?先同桌说一说,然后找学生来发令,全班同学一起转。
(4)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都转出了哪些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说一说。
四、出示课题,进行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两种角?(平角和周角,板书课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感受学无止境。)
布置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是平角?哪些是周角?
板书设计: 平角和周角
锐角﹤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能够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角的形成过程,学到了各种角的特征;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发掘了学生的肢体语言的丰富内涵。
2、课上让学生利用活动角的学具,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角的特征讲述得明白透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们在一整节课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自己的个性。
3、本节课围绕新课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