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调查、统计数据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呈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调查、统计数据的过程。
2. 难点:用图表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统计现象,引出统计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统计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讲解调查、统计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表展示数据。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后用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让学生分析数据的异同。
4.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统计任务,如调查班级同学的爱好,制作统计报告。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统计表、条形图的制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频数、频率的概念,统计表、条形图的制作。
2. 难点:理解频率的计算方法,掌握数据的分类和整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讲解频数、频率的计算方法,介绍统计表和条形图的制作步骤,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类和整理。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图,然后与同学分享并讨论数据的含义。
4.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统计任务,如调查学校食堂的菜品销售情况,制作统计报告。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频数、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积极参与统计活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 篇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