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优秀6篇)

时间:2012-07-01 01:43: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首先,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老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合适的目标,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其次,教学计划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知识点繁多,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在教学步骤上,要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另外,教学计划还应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计划还应包括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定期的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同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合理的初三数学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每位初三数学老师都能制定出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初三数学的教学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个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首先,教学计划应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具体的目标,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其次,教学计划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初三数学的知识点繁多,难易程度不同,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在教学步骤上,要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另外,教学计划还应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计划还应包括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定期的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同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合理的初三数学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每位初三数学老师都能制定出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整册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5、初步掌握“图形的旋转”有关的知识。

  6、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解圆。

  7、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二、单元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乘除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3、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化简。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配方的意义,会用直接开平方发、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接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7、知道图形旋转的性质,并会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8、了解圆的有关组成,掌握圆的有关性质,理解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会应用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9、回顾实验结果,发现预测概率的可行性,体会概率值的含义。会利用分析的方法(画树状图和列表),预测简单的情景下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一个概率问题,能从分析和实验两个角度加以解决,体会概率的含义。

  三、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三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整式方程?_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3x十2=5x-3

  (2) x2=4

  (3) (x十3)(3xo4)=(x十2)2;

  (4) (x-1)(x-2)=x2十8;

  以上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___________ 以上是 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

  二、

  探究新知[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 0 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各是什么?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探究新知(二)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 2十3x十2=O ___________

  (2)x 2-3x十4=0; __________

  (3)3x 2-5=0 ____________

  (4)4x 2十3x-2=0; _________

  (5)3x 2-5=0; ________

  (6)6x 2-x=0. 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 -2=3-7x; (2)3x(x-1)=2(x十2)-4;

  (3) (3x十2) 2=4(x-3) 2

  [学以致用:]

  强化概念:

  1. 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______

  (2)x2-3x十4=0;_______

  (3) 3x2-5=0 _____________

  (4)4x2十3x-2=0;____________

  (5)3x2-5=0______________

  (6)6x2-x=0________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2)3x(x-1)=2(x十2)-4

  (3)(3x十2)2=4(x-3)2

  [知识总结:]

  (1)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哪几个条件?

  (2) 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几项、其中( )可以不出现、但( )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 );

  (3) 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如:(3x十2) 2=4(x-3)____________

  诊断检测题一: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是二次项,____是一次项,_______是常数项.

  2.方程(3x-7)(2x+4)=4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

  3.方程mx2+5x+n=0一定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B.一元一次方程

  C.整式方程 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1)x2+2m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任意实数 B. m≠-1 C. m>1 D. m>0

  5.方程:3X-1=0;3X2-1=0;2X2-1=(X-1)(X-2);

  3X2+Y=2X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1)2x(x-5)=3-x (2) (2x-1)(x+5)=6x

  诊断检测题二:

  1.方程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把一元二次方程 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一般式是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3.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3,则 ;

  4. 是实数,且 ,则 的值是 .

  5.关于 的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6.方程:① ② ③ ④ 中一元二次程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 “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

  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 “二次”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目标解析

  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在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初二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 “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

  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

  问题2.这样的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还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个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二次项产生的原因,从熟悉的实际背景中,很有可能从矩形的面积出发,设计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走向对一元二次方程产生的根源的探求,在编制情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编制情境并列出方程,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给出的情境去列方程,或者阅读课本上的实际问题.

  (二)拓宽情境,概括概念

  给出课本问题1、问题2的两个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建立方程.

  问题1 如图21.1-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个队各赛一场,全部比赛共有___ 场.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

  问题3. 这些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语言转化成数学的符号语言,体会运算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学习建模.将列得的方程化简整理,判断出方程的次数.

  【设计意图】在建模的过程中不仅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二次项产生的根源将更加明晰,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方程的元与次,一是让他们体会统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铺垫,分解教学的难点;二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的主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问题4.这些方程是什么方程?

  师生活动:观察本课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们的共性,同学们尝试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

  开发学生认识的资源,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深入理解同一概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效果.

  问题6.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

  ;

  (3)

  ;

  (5)

  .

  答案(2)(5)(6).

  师生活动:用概念指导辨析,方程(3)与(4)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争议,(3)帮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4)体会化为一般形式的必要性,对a≠0条件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补足学生所举正反例的缺漏,追问:有二次项的一元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深化对一元、二次的认识.

  问题7.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

  师生活动: (1)将方程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过程略.

  例3.关于x的方程

  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在形式比较复杂的方程面前,通过辨析方程的元、次、项看清方程的本质,深化理解,淡化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记忆.

  (四)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教科书第4页: 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况.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请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比之前所学其它方程,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

  (六)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1.1

  复习巩固:第1,2,3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方程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

  ;(3)

  .

  【设计意图】考查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关于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C.

  【设计意图】考查

  的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篇六

  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二、知识探究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三、基础问题训练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检测: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 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