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17-03-02 06:18: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一

探索自然,感受山的韵味

导语: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它给人们提供了登山、徒步、摄影等多种活动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然的魅力。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去山中探索,感受山的韵味。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安排

1. 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山的植被和动物,感受山的气息。

3.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山的模型或画山的风景。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爱护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山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山的韵味。

3. 手工制作法: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山的理解。

五、教学反馈

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评选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山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收获。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二

探秘山中的文化遗产

导语:山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山中,有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神秘的传说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索和珍惜的宝藏。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秘山中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传承。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工艺品、传说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安排

1. 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山中的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神秘的传说等。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山中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和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中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化遗产。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山中的文化遗产,引发他们的兴趣。

2.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山中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五、教学反馈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山中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探秘山中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成长。愿我们一起在山的那边,发现更多的文化宝藏,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传承。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三

在山的那边 教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训练诗歌的朗读能力。 2.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1、2位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共同的目标。 二、朗读 那么,处在崇山峻岭当中,几乎是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孩子们,他们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家新的这首诗歌《在山的那一边》,一起来探讨他们的理想,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对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启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听朗读(可放朗读带,也可由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 播放(朗读)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一)课题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课件4、5】 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即: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课件6】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

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预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3.【课件7、8】作者介绍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大家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扫清词语障碍。[课件9、10]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课件11] 给大家一个示例:[课件12] 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读后讨论:[课件13、14] ①找一找诗歌中反复出现了哪些意象。 ②诗中“山”与“海”蕴涵着什么意思? 采用讨论的形式,深刻理解“山”和“海”的含义。 ③作者通过“山”“海”两个意象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④“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课件15、16】见图片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课件17、18】 全诗可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小时候”到“山那边是海吗”)写自己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妈妈唤起了“我”的想望。 第二层:(“于是”到 “打了一个零分”),写自己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便大失所望。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自己童年 时的疑惑。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诗中自然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一小节)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这一道理。 第二层(第二节),诗人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于实现。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课件19—26】 (品味重点句子。由学生自己来找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并补充其他没有找到的。)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问或老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回答或老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 1.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作者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一词有何作用?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表明了我希望看到山那边的愿望极其强烈。 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用寥寥数字,就将作者翻过山后幻想破灭时的克服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是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上是写自己的难过心情,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种子 ”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5.“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重重的“大山”挡住了我的眼睛,却让我更加渴望看到“山”那边的风景。 6.“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了,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便人兴奋、惊喜。 小结:【课件27】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读诗应在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诗句的含义,辨别诗句运用的修辞及重要词语的语境义。 (五)回味课文 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读完后探究本诗的主旨。[课件28] 四、体验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结合本诗给你的启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课件29】
在山的那边 教案(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